习近平谈资源安全: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2)
时间:2018-08-22 11:4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我们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对水的需求还没达到峰值,但面对水安全的严峻形势,发展经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包括推进农业现代化,都必须树立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原则。“有多少汤泡多少馍”。要加强需求管理,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4日)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必须从当前做起,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6月13日),《人民日报》2014年6月14日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显著改善。尽管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面临着能源需求压力巨大、能源供给制约较多、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能源技术水平总体落后等挑战。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6月13日),《人民日报》2014年6月14日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6月13日),《人民日报》2014年6月14日 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6月13日),《人民日报》2014年6月14日 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同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6月13日),《人民日报》2014年6月14日 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6月13日),《人民日报》2014年6月14日 面向未来,中国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国家碳排放交易市场,等等,不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致第七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和“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的贺信》(2016年6月1日),《人民日报》2016年6月3日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下功夫。要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能源和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更加重视资源利用的系统效率,更加重视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更加重视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要全面推动重点领域低碳循环发展,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理,强化建筑、交通节能,发展节水型产业,推动各种废弃物和垃圾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5月26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