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花边资讯娱乐

深耕企业级市场的京东金融,机会在哪里?

  我们正在面临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也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经济下滑与转型并存、阵痛求生与创新思辨共生,在这样一个激荡时代,必然催生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

  互联网和新技术成了各个行业质变的催化剂,由此而产生的新型商业模式创新已逐步从消费者端(简称“C端”)转移到企业端(简称“B端”),在企业服务领域,以京东金融为代表的科技企业,正在引领中国进入“B2B2C”模式,通过连接C端和B端,重塑中国产业+互联网的模式。

  欲速则不达。深度扎根服务企业端市场,看似曲折难走,但一旦京东金融能在这一领域市场深耕细作,将为未来的商业模式建立起护城河。

  今年7月,京东金融宣布获得来自中金资本、中银投资、中信建投和中信资本等投资人的融资,金额约为130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约1330亿人民币,相较上次估值增加近185%。在资本市场今年普遍谨慎的情况下,投资人还能给到京东金融这一估值,可见这些“中”字头的投资公司对其业务和战略模式的认可。

  从创立之初,到这几年时间的不断“微整”,京东金融终于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利用科技能力,填补服务企业级市场的空白。因为“中国其实不缺一家科技能力很强的金融机构,而是缺少一家能够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

  01

  晋级综合型科技选手 帮助传统金融机构重构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兴起加速了传统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带动了众多新兴行业和金融服务模式,甚至开始倒逼传统金融机构的变革:主动找准服务场景,优化服务流程,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推动金融变革。但这种过程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显然是处在不断探索和逐步成熟的过程,除了合规性的要求,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原生风险和安全挑战。

  首先是业务安全方面,某些机构可能会以牺牲资金和交易安全为代价换取客户体验,简化必要的业务流程和管控环节,或刻意模糊业务本质摒弃风险提示责任,把一些风险系数大的业务推向市场。

  其次,在技术安全方面,也存在机构未经严密测试和风险评估,盲目追求所谓颠覆式技术,导致技术选型错位、资源浪费,安全事件频发,游走在法律和监管的灰色地带。

  第三,在网络安全方面,金融科技在推动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线上化、开放化的同时,也增加了网络安全隐患,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其他机构和相关行业系统性风险。

  第四,在数据安全方面,有些机构因为信息系统管理水平低且无力应对网络攻击,不能保护长期积累的数据安全,存在数据被集中泄露并被违法倒卖的风险。

  综上,这就要求从事金融科技业务的企业不但要具备强大的基础的数据处理能力、算法能力和技术落地能力,还要能在B端服务中,面对不同的落地应用场景必须具有快速的适应性。这就是京东金融B2B2C商业模式的独特魅力所在。

  背靠京东集团生态矩阵、依托白条场景的京东金融在大数据能力上的优势早已为业界所熟知,不仅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而且在京东金融迭代为2.0之后,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和实践,其更积极地采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处理数据和建立模型,构建多维度的因子库,凭借其核心科技能力,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包括交易系统、风险定价系统、数据、资产端、资金端、客户以及客户运营能力等方面服务,帮助金融机构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实现智能风控,还可以快速的适应传统金融机构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而这一点正是传统金融机构在践行普惠金融理念时最需要的技术能力。

  以今年3月京东金融发布的针对中小银行零售信贷业务解决方案“北斗七星”为例,该方案意在通过京东金融自身的数据与风控模型,让银行在短平快的线上信贷过程中实现风险定价的自动化。同时,京东本身的电商、仓储物流、供应链等优势场景,也将扮演获客渠道的角色。据官方公开数据显示,“北斗七星”目前已经接入了近30家银行,并为这些合作银行零售信贷用户量带来了近三倍的增长。

  而6月京东金融推出的一款机房智能巡检机器人——京东智能巡检机器人,可实时保障机房稳定安全运行,提高机房和数据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水平,降低运维成本,可以替代传统的人工巡检,而且可借助深度学习算法和机器视觉技术,解决人工错检、漏检等问题,彰显其B2B2C模式的高效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