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马路听故事,留下上海的味觉嗅觉记忆(2)
时间:2018-07-10 09:5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初来乍到,陌生的语言和环境也容易让游客缺乏安全感。徐安妮说,一些游客曾告诉她,和导游沟通时很难“交心”。他们希望导游能像朋友一样,带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而不是背着同一套讲解词。 另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难题是“吃”。徐安妮和团队曾遇到过不少对麸质、花生等过敏的外国游客,只要吃一点过敏食物,就可能带来生命危险。“特别是麸质过敏的客人,他们对酱油也过敏,这就否决了一大半的中国食物。”另外,点菜时混乱的菜名翻译,给吃饭增加了不少难度。“我们碰到的吃不饱的客人太多了。” 徐安妮团队的旅游线路设计为啥一直被外国游客“点赞”?朱一宁说,他们现有的几条线路,基本都遵循一套“秘诀”。首先,每条线路都有一个反映城市精神的主题,比如探索徐汇区的历史建筑,感受清晨的外滩等。其次,团队每位成员都会在讲解时,用各自的视角给线路“夹带私货”,从心理学、城市规划等角度来解读历史。最后,他们还会特别给每条线路加入“本地连接”,这也是外国游客最感兴趣的内容。 你见过外滩“素颜”的样子吗?在迎接游客大潮前,早晨7时的外滩其实是最有意思的。打太极拳的老人、跳扇子舞的阿姨、晨跑的年轻人,在朝阳的映衬下成为最美的风景。在这条被徐安妮称作“神奇7”的线路中,他们就带着外国游客一起去看早晨7时的外滩,让他们和晨练的老人一起有模有样地打太极拳。 在团队设计的路线中,探索虎丘路上的弄堂也是保留项目。在石库门弄堂里长长的晾衣杆下穿梭,对外国游客来说就像闯入另一片天地。朱一宁说:“不少第一次来上海的外国游客就像‘好奇宝宝’,不知道石库门里面是什么样的。我们就和当地居民沟通好,带着游客进门探索,和居民聊聊天。” “味道”也是增强本地连接的关键词。每到饭点,游客都能闻到从家家户户飘出的炒菜香味;端午节前的艾草香,成为美好的嗅觉记忆。“我们还会揉碎香樟树的叶子给游客闻,让他们边嚼着大白兔奶糖边听故事,告诉他们这是上海人从小吃到大的经典味道。行程结束后,可能旅行时的细节会很快被遗忘,但这些上海独有的味觉和嗅觉记忆却会保留下来,永远地成为游客与上海的连接。”徐安妮说。 下段旅程,访工业遗存旧区改造 光有“颜值”不够,Citywalk也要有内涵。城市向导是份创造可能性的工作,挖掘上海故事永远都不会腻。 让游客与上海构建连接后,徐安妮和团队也希望以自身为桥梁,将上海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在设计线路前期进行大量的准备,摄影爱好者朱一宁发现不少有趣的拍摄角度。外白渡桥上的小孔里拍到的浦东,就像一座微型城市;武康大楼前的天线互相交叠,形成一连串跳跃的“音符”;清晨外滩的绿化浇过水后,地上少量积水能拍出万国建筑博览群最好的倒影……“在我们的指导下,游客都会自发地拍照,并在社交媒体上传播上海的城市形象。” 光有“颜值”不够,Citywalk也要有内涵。比如,武康路的不少建筑背后都藏着名人故事,每幢建筑的设计风格也不尽相同。在向游客讲述前,领队自己先要全面了解。为了准备讲解词,徐安妮阅读了大量书籍和论文。作为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的孵化创意项目,团队背后依托的是同济大学等高校。在设计线路时,他们吸纳了不少高校专家的建议,使得线路吸引了一批“学术派”粉丝。 在带队时有没有遇到印象深刻的游客?“太多了!”徐安妮笑答。她遇到过回上海寻根的华侨、纽约来的公司首席执行官、来上海巡演音乐剧《剧院魅影》的几位主演等。在音乐剧开演前,几位主演特意跟着徐安妮走了一趟外滩线路。原来,这几位演员都是第一次来上海,虽准备了中文歌单,但他们对这所城市并不了解,无法摆脱对城市的陌生感,为了在演出前临时补课,他们用了3个小时和这座城市连接。演出时,一位演员还真心实意地对着观众喊出了“我爱上海”四个字。 接下来,徐安妮和团队还将继续在上海挖掘有趣又有深意的Citywalk路线。杨浦区的工业遗存、旧区改造,或许将开启他们的下一段旅程。徐安妮说:“城市向导是份创造可能性的工作,挖掘上海的故事,我永远都不会腻。” 专家点评 生活体验设计成旅游产品 打造“城景一体”人文景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