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聚焦山东东营经开区:打造高端制造新引擎,优化产业结构(2)
时间:2024-02-07 13:0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主轴是风机的核心零部件,我们正在生产的就是全球最大风机18兆瓦风机的主轴,这种功率的风机一小时可发电1.8万千瓦时。”金雷重装董事长王瑞广向记者介绍。 “当时我们为了选址建厂,跑了很多地方,最终选择落户这里。”王瑞广告诉记者,除港口、腹地、中心城区位等硬件优势外,这里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完善的产业链集群优势成为吸引其落户于此的重要因素。 在当地政府“拿地即开工”“四证合一”等多重要素保障下,投资25亿元、占地700多亩的金雷重装海上风电核心部件数字化制造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产(试生产)仅用了15个月。 作为龙头企业,金雷的到来也为产业链发展凝聚起力量。“众多产业链企业来到开发区洽谈合作,希望落户产业园。”东营市广利临港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磊说。目前,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从纤维、树脂到叶片、桩基、主轴、塔筒,再到风电主机……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加速集聚,基本构建起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完整产业链条。 数智赋能产业升级 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克斯康东营赋智中心,一条条机器手臂灵活转动,完成复杂精密的操作工序,一台台光学扫描仪器工作有条不紊,一块块智慧大屏让生产数据尽收眼底。 “这是我们为东营制造业量身打造的高精密检测实验室,这台大型高精度桥式三坐标测量机检测精度高达4.5微米,是全省公共实验室中精度最高的。”海克斯康东营赋智中心技术总监孙有鹏说,该实验室对外开放,可服务东营及周边城市的航空航天、风电、石油机械、模具铸造等行业。该中心是海克斯康国内第三家、省内第二家赋智中心,2023年2月份签约,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项目建设。 “中心自去年7月正式运营以来,已有57家合作企业,获得了近亿元的数字化转型项目订单。”孙有鹏说,“海克斯康拥有超200款工业软件,其中有108款工业软件源代码已实现国产化自主可控。” “我们将充分发挥海克斯康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其东营赋智中心等平台为基础,打造面向山东辐射全国的数字化转型示范基地。”东营市悦来湖科教产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洪宝说。 一手抓数字产业化,一手抓产业数字化。在大力发展数字产业的同时,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推进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广利港上,由东开数科(山东)产业园有限公司重点参与的产业大脑正在深入对接海上风电项目设计建设;新材料生产线上,海克斯康等公司的先进技术助力蜂窝陶瓷、催化剂产品生产;由山东胜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云帆”平台,成为全国油气开发领域唯一的“双跨”平台;有色金属等4条产业链入选全省首批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 2023年1至11月份,全区实现数字经济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142.3亿元,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67.2亿元,同比增长177.2%,前三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7.7%。
[责任编辑:孙延泊 王全 杨本敬 张晓博]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