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Routers配置

辽宁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1+7”专项活动侧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宇 通讯员 严怡娜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辽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必须下好的先手棋,是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必须拿下的关键仗。

2023年初,辽宁法院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1+7”专项活动。其中,“1”是指深化涉企案件生产经营影响评估机制,“7”包括开展3个专项整治和4个专项活动。这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组合拳”,让市场主体来辽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舒心经营。

1个涉企评估机制:为企业送上一颗“定心丸”

“幸福小区(化名)早就通过竣工验收,开发公司却一直拖欠我们尾款,可不能让他们把钱转移了!”

2023年4月,欣欣建设公司(化名)将荣荣开发公司(化名)诉至辽阳市文圣区人民法院,请求法院判令给付7400余万元工程款及利息,并申请诉讼财产保全,要求查封开发公司账户。

“查封账户,将堵塞企业‘血脉’,对企业信用的影响也很大,被告的困境将进一步加剧;不查封账户,如何保障原告的合法权益?”承办法官范越一语道破这起案件的两难之处。

“在辽宁法院,只要是涉企案件都要进行生产经营影响评估,法官会想尽一切办法最大限度减少案件办理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避免机械司法、就案办案,努力在法律空间内寻求最佳办案效果。”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于长苓介绍。

能否由“查封账户”转变为“活封房源”?被告可以对外销售涉案房源回笼资金。如销售价格低于售楼处价格须经原告同意,售房款存入法院指定账户后,原告申请解除对该部分房屋的查封。这一方案既不影响被告企业资金流,同时亦保证原告回款利益,得到双方当事人一致赞同。于是法院“活封”了被告开发的129处可售房源。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根据实际销售情况以及双方企业申请,法院先后三次共对31处房源解除查封,助力企业“回血”“造血”。最终,在法院调解下,双方不仅握手言和,还达成了二期合作协议。

把“两难”变“双赢”,这就是涉企案件生产经营影响评估机制发挥的效应。

为防止办案 “拖瘦”“拖垮”企业,辽宁法院连续3年“专精实”推进涉企案件生产经营影响评估机制,根据评估办法,全省三级法院在立案、保全、审理、执行等环节,对涉案企业生产经营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防范处置,提升办案效果。

立案环节,主动开展诉前化解,对案件繁简分流、速裁快审,切实减轻企业诉累。审判环节,通过“活封活扣”、财产置换等措施盘活企业资产。执行环节,提升执行效率,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并采取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小的执行措施或依法不采取、暂缓采取信用惩戒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023年,全省法院对47.4万件涉企案件开展立审执全流程生产经营影响评估。“辽宁三级法院坚持能动司法,深入实施涉案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评估制度,为企业送上一颗‘定心丸’。”全国人大代表张亚梅表示。

评估制度是近年来辽宁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系列措施之一。2021年以来,辽宁高院党组提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试金石”理念,在充分征求市场主体意见建议基础上,先后构建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3+5+1”和“5+5+5+1”工作体系。2023年,聚焦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再次提档升级为“1+7”工作体系,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立足更高水平的司法保护,深化1个涉企案件生产经营影响评估机制;坚持刀刃向内、整治顽瘴痼疾,围绕涉企积案、信访、胜诉退费等方面存在问题开展3个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立足打击、保护、服务职能,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开展保护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规范涉企执行行为、及时化解涉企纠纷、法官进企业法律服务4个专项活动,以优质高效审判工作和司法服务着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辽宁省工商联法律部部长靳靖认为:“法院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上动真格,彰显了司法为民、护航三年行动的态度和决心,增强了企业家来辽投资兴业的预期和信心。”

3个专项整治:“如我在诉”解决“顽瘴痼疾”

“市场瞬息万变,效率就是企业的生命,我们希望法院加快办案,避免赢了官司输了市场。”2023年3月,在辽宁高院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与会企业家代表直言不讳。

积案背后是积怨。2023年以来,辽宁法院以超常规司法举措强力化解涉企积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