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关键词观察2024年长株潭一体化发展(2)
时间:2024-01-11 01:0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铁水联运使得长沙交通物流运输效率不断提升,相较原来的铁路运输或公路运输,铁水联运可降低各企业物流成本10-15元/吨。”湖南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运营部部长彭亚洲说。 更有竞争力的物流优势也激活了长沙港的发展动能。2023年1至11月,长沙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325.09万吨,同比增长12.85%;集装箱吞吐量24.2万标箱,同比增长21.27%。 长沙铁水联运带来的“甜头”,让长株潭都市圈计划在2024年加快长沙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和株洲、湘潭公铁水联运等货运体系建设,打造“航道上的长株潭”,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对长株潭都市圈居民来说,随着前期“三干两轨”部分项目的完工,以及融城干道的修建,来往三市之间已基本实现便捷通达,但一些“断头路”的存在也影响着居民对于交通互联的满意度。 “长株潭交通的‘最后一公里’,既是路网体系的‘堵点’,更是群众出行的‘难点’。今年,我们将打通‘最后一公里’作为重点工作。”长沙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彭华松表示。 推进融城干道等高速路网建设仍是长株潭交通一体化的重要抓手。《长株潭一体化发展2024年行动计划》提出,开工建设株洲新马南路——湘潭云龙东路、长沙红旗路南延段等5条融城干道,进一步推动综合交通体系连环成网。 交通是现代城市的“血脉”,“大动脉”成网,“毛细血管”也需要畅通。针对市民反映的高铁、地铁、公交换乘不便的问题,长株潭三市明确,在今年将完善提升长沙南站、长沙西站、株洲西站、湘潭北站的换乘能力,建设“零距离换乘”交通枢纽。 记者发现,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同时,长株潭都市圈在今年还将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三市计划建成5G基站5万座左右,实现5G网络城乡连续覆盖,推动5G在自动驾驶、超高清视频、海量物联网等场景的融合应用,打造5G示范城市群,为长株潭都市圈发展架起“信息高速路”。 流动的长株潭活力澎湃。以交通为基础,长株潭都市圈内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正在快速融通,内畅外联的现代流通网络逐渐成形,为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共享:汇聚民生福祉“公约数” “去年以来,三市新增5所合作办学的中小学,累计达到17所,全面实现异地医保电子凭证直接结算,202种政务电子证照互通互认,149项政府服务事项跨市通办。”湖南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事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吴小月说,三市居民在就学、就医、办事各方面便利化程度明显提高。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是否均衡优质,生态环境能否凝聚保护合力,关乎三市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也是2024年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要事。 新一年“行动计划”提出,促进公共服务同城共享,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根据计划,三市将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延伸覆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化,加快“长株潭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 与此同时,三市签署“深化人社领域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生态绿心林业行政执法协作合作协议”“共建青年发展型都市圈合作协议”等17项协议事项,将推动民生服务向更精细、更高水平的“同城化”迈进。 携手共护“生态美”,是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另一项重点。 在长株潭中心区域,一块总面积约528.32平方公里的绿地被称为“绿心”。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大型城市群“绿心”,它不仅是地理版图上的一抹绿,更事关长株潭“绿色崛起”。 2011年、2013年,湖南省陆续颁布《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年)》和《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充分保护“绿心”不受城市化进程的“蚕食”。 今年,绿心保护有了更加精准科学的指导意见。吴小月说,目前,绿心条例总规优化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绿心条例的修订方案已经正式列入2024年的立法计划, 绿心生态价值正在持续释放。雨花区跳马镇地处长株潭都市圈中心,森林覆盖面积128平方公里,是唯一一个整体位于“绿心”区域的片区。记者调研了解到,当地通过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和生态文旅,实现了生态价值与发展红利的转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