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更好潍坊·年终特稿③丨以人民为中心擘画城(3)
时间:2024-01-03 20:5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城市的核心在人,解决好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是城市管理的内在取向;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舒心,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标尺。些许小事连着偌大民生。潍坊始终以“为人民管理城市”为己任,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角度,相继实施惠民工程、民心项目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使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成色更足。 ——推动“口袋公园”建设,把公园建在群众家门口。市委、市政府将“口袋公园”建设作为民生实事,持续抓、不放松,全市累计建成1075处口袋公园。今年市城管局把口袋公园建设作为“公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的主抓手,将我市打造成为口袋公园“千园城市”。 ——从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序化五个方面提升全市146个城市出入口,扮靓“城市门户”;开展市政设施体检,排查市政道路、城市桥梁、照明路灯、检查井盖等市政设施隐患,维护群众“脚下安全”;推动“城管进社区”“城管开放日”“城管执法巡回岗”活动,累计解答各类城市管理问题5000余件,以城市管理“进”的小切口,促进民生服务“质”的大提升,构建共建共管共享城市治理新格局。 ——探索实践“智慧平台+”城市管理新模式,实现“大城智管、大城细管、大城众管”的目标,让城市管理更加“耳聪目明”。 ——“网格管理”让城市问题悄然遁形。我市将城区划分成20936个单元网格、351个巡查网格和53个监督网格,为城区96万余个城市设施普查确权建档。大到桥梁、公共厕所,小到行道树、窨井盖,每一个城市“部件”都被赋予唯一的16位数字编码,部件名称、位置、现状图片和责任单位等信息都呈现在一张地图,并定位到单元网格中,明确了责任主体,市区180名城市网格监督员对城市管理问题及时采集后通过“城管通”手机上报,大量城市管理问题被他们及时主动发现,解决在了市民诉求之前。 不仅城市管理日趋精细,潍坊的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市生态功能不断完善,绿地面积不断增加。白浪河、虞河等10余条河流先后进行了修复改造,潍州湖、白浪绿洲湿地等一大批城市休闲绿地景观相继建成,成为城市绿肺,每年春天刚过,“满眼鸢都绿,抬头潍坊蓝”就成为潍坊市民自豪的朋友圈文案。 2021年6月潍坊市入选国家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按照“蓄渗优先、存量增效、智慧联调、水润鸢都”的总体思路,全面打造北方缺水地区雨源型河流平原城市典范,中心城区海绵城市达标建成区比例超过60%,“会呼吸”、有韧性的宜居生态城市呼之欲出。 把城市当作一个大花园、大公园、大健身广场来打造。随着风筝广场、奥体公园体育场、鲁台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的落成,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不断丰富。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潍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正在不断成为现实。得益于数年来的实践探索,一个以廉租房、棚户区改造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在我市基本形成。潍坊在全省率先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对市区1995年前建成的5.6万户老旧小区进行改造,重点进行环境秩序整治、房屋修缮、设施配套和节能改造,其中奎文苇湾小区、潍城西园社区改造项目获批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城市建设是与时间有关的艺术。不仅要提升城市“颜值”与管理水平,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中,潍坊注重深挖城市人文底蕴,延续城市历史和文脉,讲好城市故事。以潍城区潍州社区松园子古民居为例,这座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一处古民居群落是潍坊传统民居的代表,是研究潍坊传统居住空间和宗族制度的实物佐证,在新一轮城市更新中,我市对12处院落和39座建筑进行修缮保护。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背后,是“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的潜功,是政策善意和人文关怀,城市的日新月异、向上拔节,就在细微处见功夫、见质量、见情怀,新时代城市建设朝着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不断迈进。 瑞雪十笏园 嵇春梅 摄 这是一座未来之城—— 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城市发展关键在于产业的发展,城市的崛起在于产业的壮大,因此产业活,城市活;产业强,城市强;产业兴,城市兴。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潍坊迎新年再出发丨看!更好潍坊的“强韧骨架
- 下一篇:中共潍坊市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