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Routers配置

守正创新赓续文脉 讲好潍坊文化故事(3)

一部纪录片,传承中华文明根脉。8月7日,纪录片《郭味蕖》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首播。纪录片用生动优美、充满人文情怀的镜头语言,倾情讲述了郭味蕖先生心系祖国美术事业,博学笃行、不辍奋斗的一生,是书写新时代“丹青画卷”的匠心之作,对弘扬艺术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提升潍坊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提供了很好的宣传载体。4月24日至26日,三集纪录片《郑板桥》登陆央视纪录片频道(CCTV-9)和央视网,为观众再现郑板桥坎坷曲折的一生,重新诠释新时代赋予的“板桥精神”内涵。

一处取景地,散发独特历史韵味。潍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以贾思勰、苏东坡、李清照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张择端、郑板桥、陈介祺、郭味蕖为代表的金石书画文化,以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高密剪纸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肉火烧、朝天锅、鸡鸭和乐为代表的餐饮文化,以十笏园、坊茨小镇为代表的百年建筑文化等,在这片沃土上相映成辉,给后人留下丰厚文化遗产。也正是这份得天独厚的历史禀赋散发出独特的历史韵味,吸引了电视剧《红高粱》《大掌门》《南来北往》《青山遮不住》,电影《终极胜利》《父亲的秘密》《海生稻香》等影视剧前来取景、拍摄,让潍坊文化在大众视野和荧屏银幕中大放异彩。日前,院线电影《小棉鞋》在坊茨小镇开机拍摄,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打卡”,具有百年历史的坊茨小镇火遍全国,成为全国游客向往的“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我市持续丰富群众文艺精品供给,创作推出200余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失却的银婚》《板桥县令》代表全省进京参加汇演。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创新举办市民文化节,倾力打造50个文化活动品牌,青州凤凰台、诸城超然台“村晚”入选全国乡村“村晚”示范展示点,“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连续4年全国第一。

“黄河大集” 打造文化 “两创” 名片

2023年年初,山东省亮出一张文化“两创”新名片——“黄河大集”,以“线下大集+线上直播”为主要形式,线下活动通过“省市联动、沿黄举办、点面结合、散点布局”,打造独具黄河特色、山东特色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民俗、新业态、新品牌,活跃市场,拉动消费,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黄河大集”从春节季一直延续到冬季,满足群众一年四季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赶一场“黄河大集”,寻一城人间烟火。潍坊的大集很多,也各具特色,人来人往,淘的是吉利,逛的是尽兴,商贩的吆喝声夹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人间最温暖的烟火气息莫过于此。在潍坊,不管哪里的大集,都摆满山货、海货、新鲜水果、蔬菜等,赶集不仅仅是为了买卖,也是过年的一个重要符号,人们在一买一卖间,互相说着祝福语,喜庆而热烈。1月10日,临朐县冶源大集上人头攒动,成为烟火气最为浓的地方。碧绿鲜嫩的蔬菜、喷香的卤肉熟食、现场制作的各色传统糕点、鲜艳亮丽的新衣服……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刚出炉的糖炒栗子,又甜又糯”“砂糖橘便宜了,皮薄甘甜”……熟悉的声音,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感觉,久违的乡村大集又回来了。“黄河大集”上,潍坊儿女在乡土气息浓厚、文化韵味浓郁的活动中感受烟火气,澎湃乡村振兴动力。

赶一场“黄河大集”,赴一场文化盛宴。过年赶“黄河大集”,不仅有“美食味”还有“文化味”。文化演出、送“福”字、送春联……临近春节,无论是哪个大集,都能看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可逛、能买、看演出融合在一起,令文化消费有了新载体。“在家门口赶大集,不仅能买到品种齐全的年货,还能免费领‘福’字,看城里来的演员演大戏,这个大集赶得好。”临朐县冶源街道冶北村70岁的村民高分生高兴地说。

四季轮转,春华秋实。今年以来,潍坊市搭建“黄河大集”平台,利用市集、展会、节庆等各种活动,通过“文化+旅游+好品+传播”的模式,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为山东好品打开销路。“黄河大集”成为深受年轻人欢迎、充满活力的文化品牌。

未来,全市将持续打造一系列文化味、乡土味浓厚的大集,将“黄河大集”与冬春群众性文旅活动相融合,把“黄河大集”打造成“年货大集”“好品大集”“文化大集”,打造市民文化体验平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