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案审查: 增强纠错刚性 积极回应民生关切(2)
时间:2023-11-24 08:5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之所望,行之所向。除了物业管理之外,这些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还聚焦就业、出行、医疗等多个民生领域,频频发力,持续加大备案审查力度,审查处理了一批人民群众反映集中、影响百姓切身利益、直接涉及公民权利义务的“问题”法规、司法解释,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治统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增强群众获得感 “停车欠费1元,罚200元”,合理吗? 2021年,有地方性法规规定,停车人应当按照规定缴纳道路停车费用,逾期未缴纳的,进行催缴同时并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有公民对此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出审查建议,认为该规定有违“无过错不处罚”的法治原则和比例原则、程序正当原则。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收到审查建议后,及时请制定机关说明情况,请执法部门提供有关规定实施情况,向有关部门了解停车收费改革的相关政策,向审查建议人进一步询问提出审查建议的考虑,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走访居民127户,在此基础上与有关制定机关就法规修改方案反复交换意见,力求取得平衡和共识。后来,制定机关对有关规定作出修改,调整完善罚款的额度和程序,并督促有关单位出台具体办法,处理结果得到社会各方面普遍认可。 这一鲜活生动的案例,正是近年来备案审查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体现。 备案审查承载着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使命。我国立法法、监督法等法律规定,公民、组织认为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由常委会工作机构进行审查。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不断健全备案审查工作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的机制、渠道和方式。2019年,在中国人大网开通审查建议在线提交平台,实现审查建议“一键提交”。截至目前,共收到公民、组织网上提出的审查建议1.2万余件,约占审查建议总数的66.3%。法工委每年都向常委会报告备案审查工作情况,并将年度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通过中国人大网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向社会公布。 记者注意到,公民参与备案审查的民主热情不断高涨,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收到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数量都在快速增长,以最近几年为例,2018年1229件,2019年226件,2020年5146件,2021年6339件,2022年4829件,被外界喻为“井喷式增长”。 审查建议人来自不同地域、行业、群体,包括工人、农民、个体工商户、专家学者、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律师、学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事业单位、有关国家机关等。审查建议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诸多领域,或表达权益诉求,或关注法治进步,或反映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或呼吁解决制度衔接问题,为新时代进一步提高备案审查工作质量提出新的挑战。 “我们对审查建议逐一登记、逐件研究;必要时,与审查建议人沟通,了解来自基层和各方面的真实声音,增强审查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出处理意见后,通过书面发函、电话沟通等方式及时作出反馈。以研究处理审查建议为抓手,积极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仅如此,备案审查工作还同办理代表议案建议、委员提案工作结合起来,同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结合起来,同立法修法工作结合起来,同联系指导地方人大备案审查工作结合起来,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了解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 根据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2021年督促纠正个别地方以户籍限制从事出租车司机职业的问题;2022年,又进一步梳理研究、推动9个地方纠正了类似问题。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新征程做好备案审查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必须贯彻的重大理念。全国人大常委会一方面通过备案审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另一方面,不断拓展和健全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表达意愿关切的途径和形式,充分保证人民群众对国家立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023年2月23日,施工人员对小区换热站进行降噪施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研究出台重要举措,进一步健全备案审查制度体系 近年来,备案审查制度在保障国家法治统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等方面作用日益彰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