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imtoken

發展數字貨幣:在“放”與“管”間找平衡點(2)

  首先,國內以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為代表的金融科技發展迅速。2016年12月,新加坡星展銀行和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研究報告稱,中國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發展速度、復雜性及規模已經超過其他市場。報告顯示,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間,中國金融科技投資增長88億美元,相當於自2010年以來增長了252%。中國有40%的消費者使用移動支付方式,新加坡則隻有4%﹔35%的中國消費者會通過金融科技接觸保險產品,而東南亞市場隻有1%至2%。報告認為,智能手機的高度普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以及BAT等互聯網龍頭主導的創新,是中國金融科技迅速崛起的原因。

  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也顯示,2016年上半年,國內網上支付、互聯網理財用戶規模增長率分別為9.3%和12.3%。互聯網理財用戶規模不斷擴大,理財產品日益增多,大眾線上理財的習慣逐步養成。

  其次,中國央行針對法定數字貨幣的探索起步早、發展快,目前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表示,央行從2014年起就組織專家成立了專門的研究團隊,對數字貨幣發行和運行框架、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面臨的法律問題、對經濟金融體系的影響、法定數字貨幣與私人數字貨幣的關系、國外數字貨幣的發行經驗等進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央行針對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工作進入了新階段,包括設立專門研究機構、完善法定數字貨幣發行和流通體系、加快法定數字貨幣原型構建、研究並嘗試應用法定數字貨幣涉及的各類信息技術等。

  此前,一則招聘啟事反映了央行加大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力度的趨勢。2016年11月,央行公布的招聘公告顯示,央行印制科學研究所擬招聘計算機、信息安全、密碼學專業的博士和碩士畢業生共6名,主要從事數字貨幣及相關底層平台的軟硬件系統架構設計和開發、數字貨幣中所使用的關鍵密碼技術、對稱與非對稱密碼算法、認証和加密等工作。

  此外,我國私人數字貨幣交易市場活躍度全球領先。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發布的《2014-2016年全球比特幣發展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在“挖礦”和交易方面具有領先地位。報告稱,中國比特幣交易量佔全球的80%,在新產生的比特幣裡面,有超過70%在中國“開採”,中國市場佔據了比特幣大部分的新增供給。

  尋求市場探索與政府監管“平衡點”

  2016年12月,比特幣交易價格創下歷史新高,達6427元人民幣,全年交易價格漲幅超過200%。2017年元旦后,短短兩三天之內,比特幣價格從6000多元上漲到8000多元,隨后跌至7000多元,繼2013年之后再次上演暴漲暴跌的“過山車”行情。對此,央行加大對比特幣交易的監管力度,約談國內主要交易平台負責人,並組織工作組進駐調查。

  專家分析,比特幣交易參與人數日益增多,但“挖礦”的數量增長有限,過小的市場容量和較小的流動性,使得庄家容易操縱價格,從而出現暴漲暴跌的行情。同時,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制造賺錢的假象,吸引更多用戶和企業投資比特幣。當用戶試圖變現而流動性不足的時候,整個交易體系可能會崩潰。此外,比特幣交易還存在洗錢、非法交易、外匯流出等風險。

  針對比特幣交易的風險,世界各國均採取了相應的監管措施。記者梳理發現,2013年8月,德國聯邦財政部承認比特幣為“記賬單位”,和外匯一樣可具有結算功能,但不具備充當法定支付手段的功能﹔2015年,紐約州制定數字貨幣監管制度,在紐約州開展數字貨幣交易業務需要向政府申請牌照﹔2016年5月,日本批准數字貨幣監管法案,將比特幣定義為財產。

  早在2013年12月,“一行三會”和工信部聯合發布《關於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將比特幣的性質定義為虛擬商品,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通知要求,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以比特幣為產品或服務定價,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買賣比特幣,不得承保與比特幣相關的保險業務或將比特幣納入保險責任范圍,不得直接或間接為客戶提供其他與比特幣相關的服務。

  對此,也有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比特幣交易等私人數字貨幣的探索是國家數字貨幣總體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味限制市場探索可能不利於國家數字貨幣總體戰略的實施。

  區塊鏈技術專家、深圳銀鏈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申屠青春表示,目前,大公司已經開始成為區塊鏈技術研究的重要力量,平安集團、阿裡巴巴相繼成立了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團隊。他說,政府應加大區塊鏈技術的研發投入,推動產學研互動,尤其應鼓勵科研機構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鼓勵以企業為主體的區塊鏈技術研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