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數字貨幣:在“放”與“管”間找平衡點
时间:2023-11-11 22:0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炒作投機、洗錢風險、非法集資……近年來,關於比特幣交易風險的負面爭議不斷。然而,從更為宏觀的視角來看,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正在引發全球金融界的高度重視。在比特幣等私人數字貨幣活躍的交易市場之外,各國央行正在積極探索發行法定數字貨幣,試圖在數字貨幣發展方面取得先機,提升在全球貨幣市場上的話語權。 目前,我國的數字貨幣發展具備一定相對優勢,發展數字貨幣前景可期。專家建議,私人數字貨幣的探索和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亟待形成合力。既要加強私人數字貨幣交易監管,防范交易風險,又要給市場探索留出空間,為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積累經驗教訓。尋求市場探索與政府監管的“平衡點”是發展數字貨幣的關鍵。 著眼未來“數字貨幣之戰” 近期,針對比特幣暴漲暴跌的市場行情,央行對國內比特幣交易揮出監管重拳:1月6日,央行分別在北京和上海約談了火幣網、OKCoin幣行網和比特幣中國三家比特幣交易所﹔1月11日,央行及地方金融部門組成了聯合調查組進駐上述三家公司,開展合規性調查。 隨著金融與科技深入融合,數字貨幣引起業界高度關注。2009年以來,私人數字貨幣興起,比特幣是其中影響力最大的一種。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基於密碼學和區塊鏈技術,由計算機程序產生,通過互聯網發行和流通。使用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貨幣,支付與結算同時進行,無需記錄、對賬、清算等中間環節,能實現點對點的交易。 比特幣的發行稱為“挖礦”。所謂“挖礦”,實際上是一種激勵機制。專業人士表示,比特幣發行和流通於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支付網絡。在整個分布式支付網絡中,有大量的支付節點,用於確認交易和維護整個網絡賬戶系統。支付節點在產生新的交易模塊時需要進行復雜的計算,這被視為支付節點的工作証明。由於該計算本質上是一種概率很低的隨機碰撞試驗,需要購置設備並消耗大量計算資源,成本較高。因此,率先完成工作証明的節點會得到一定獎勵,即“挖礦”。“挖礦”是新的比特幣產生的過程,同時也保証了比特幣支付平台高效運行。 自2009年誕生以來,比特幣交易受到了市場追捧。2010年5月,比特幣完成了第一筆交易,美國一位程序員花1萬個比特幣購買了價值25美元的披薩。2011年,比特幣價格突破1美元。2013年11月,比特幣成交價達到1000美元,隨后超過1盎司黃金的價格。目前,Bitstamp、BTC-e、Bitfinex是國際上主要的比特幣交易所,國內也形成了火幣網、OKCoin幣行網、比特幣中國等主要交易平台。 在如火如荼的私人數字貨幣交易之外,法定數字貨幣也呼之欲出。記者梳理發現,多國金融主管部門已經加入到研究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行列中。2016年,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與倫敦大學學院合作開發了一種新的數字貨幣“RSCoin”。近期,日本央行與歐洲央行也啟動聯合項目,研究數字貨幣的支持技術。荷蘭央行正在研究該國數字貨幣DNBcoin,並已開始測試國家銀行機構之間對區塊鏈技術的使用情況。 從各國態度來看,發展數字貨幣已經成為爭奪未來全球貨幣話語權的“必答題”。業內人士認為,發展數字貨幣為我國提供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機遇。 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發展服務辦公室主任何曉軍認為,央行主導加速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究與試用,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新契機。法定數字貨幣以國家綜合實力作為信用基礎,基於加密技術和區塊鏈等架構,支付、清算和結算效率更高,未來有助於突破SWIFT等現有國際支付體系限制,利用我國在金融科技(FinTech)上的技術優勢拓展人民幣國際化新路徑,加快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融資中的使用范圍,提高人民幣國際地位。他表示,我國應將數字貨幣上升為國家戰略選擇之一,同時在實體貨幣和數字貨幣兩個方面發力,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創新突破。 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長姚余棟表示,利用區塊鏈技術,將SDR升級為數字版,即eSDR,建立一個去中心化、安全性高和高信用度的數字國際貨幣體系,可以解決匯率波動風險以及SDR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從而使得我國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我國具備發展數字貨幣相對優勢 目前,我國在金融科技普及程度、法定數字貨幣研發、私人數字貨幣交易市場等方面形成了相對優勢,數字貨幣發展前景可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