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创新制造业空间整合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时间:2023-11-07 05:4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珠水壮阔,奔流入海——位于珠江口西岸的珠海,宛若一颗明珠,闪耀在南海之滨。 从南海之滨的小渔村,到改革开放确立的首批经济特区之一,再到 " 小而美 " 的旅游胜地和宜居之城。五年前,这里掀起了奋力推进 " 二次创业 " 的热潮;当前,珠海正担负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特区使命。 要承担这个重任,必须挺起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产业脊梁,必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在这场 " 向存量要增量、向集约要空间 " 的攻坚战役中,珠海正加快探索制造业空间整合的创新路径,以高质量的产业新空间,服务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战略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珠海奔向万亿工业强市奠定基础。 产业空间 " 立起来 " 作为行政中心,香洲区是珠海市开发强度最大、人口最为密集的主城区。在香洲区西部,沥溪、南溪和福溪三条溪水交汇之处,名曰 " 三溪 ",青砖细瓦的苏曼殊故居和市级文保单位简氏大宗祠就坐落于此。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这里村居破旧凌乱、产业较为低端落后,村办工业区、铁皮棚和简易物流仓库散落其间,土地利用率低,人居环境恶劣。尽管有着苏曼殊故居、凤凰山等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但产业低端、产值效率低、建筑质量差、设施配套缺乏等问题,成为制约三溪片区乃至整个主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怎么办?香洲区与市属龙头国企格力集团共同探索通过连片盘整产业用地、改善人居环境,推动老旧村落和传统工业区提质增效、" 旧貌换新颜 ",实现 " 向存量要增量、向集约要空间 "。 2017 年以来,格力集团作为投资建设主体,在三溪科创城首开区按照 " 规划先行、建设统一、产投联动、良性发展 " 的理念,以构建产城人融合 " 第一城 " 为目标,分四期开发建设珠海主城区首个具有完善产业生态和服务配套的智慧型 " 三生融合 " 新空间——格创 · 三溪,总建筑面积超 100 万平方米,助力珠海提升土地亩均效应和产业承载力。 如今,总计容建筑面积为 38.16 万平方米的一期项目格创 · 集城和三期项目格创 · 智造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 " 工业上楼 " 面积达 21 万平方米,重点引进光电、5G+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产业类型,纵向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从平铺到直立的工厂,规划容积率达到 4.0,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有助于构建 "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 的产业生态链路,进一步放大园区亩均效益。 以格创 · 智造为例,该项目约 98%的物业为 " 工业上楼 " 厂房,层高最高约 8 米,荷载最高 2 吨/平方米,高精度匹配企业生产的层高、承重、电梯配置、配电负荷、卸货吊装、物流运输等指标要求,并支持模块化或定制化厂房建设,满足大型设备进场、超长生产线布放等特殊需求。 在珠海,像格创 · 智造这样的一座座超级工厂正拔地而起。以格力集团、华发集团、大横琴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集聚资源优势 " 种工厂 ",将珠海的空间潜力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完善配套 " 卷起来 "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人才厚度决定着产业发展的高度。如何招引优质人才?除了打造 " 生产有效率 " 的高标准厂房,还要提供使员工 " 工作有激情、生活有乐趣 " 的高品质服务配套。 " 这里不仅有顶配的工厂,有高级人才公寓、商业、酒店、邻里中心等各类配套,周边还有公园、小学和幼儿园,能够帮我们留住核心人才。" 在格创 · 三溪落户的网络安全领军企业、A 股上市企业天融信,正是看中了完善的综合配套设施。 曾经配套设施陈旧、产业类型低端、环境污染严重的旧村和厂房,如今蜕变为 " 三生融合 " 的产城融合现代园区,成为珠海 " 向存量要增量、向集约要空间 " 的典例,更是珠海 5.0 产业新空间的标杆力作。 什么是 5.0 产业新空间?具体来说,5.0 产业新空间是指适应新形势、赋能新技术、承载新产业,契合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新型载体,具备 " 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 " 五大特点。 除了配置拉满的超级工厂,5.0 产业新空间的超级居住区可能更为惹眼——除了宿舍和食堂,还有生活超市、咖啡书吧、共享洗衣房、共享厨房、健身房、医务室、运动场…… " 一站式 " 生活配套仿佛让人置身繁华市中心住宅小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