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imtoken

“战斗民族”打成这样,军改要背一大半锅(2)

  然而,在本轮俄乌冲突中,被捧上天的BTG模式却暴露了自己的重大问题,开战之初就暴露出其战场感知能力糟糕,被乌军游击队伏击打得草木皆兵;后勤崩盘,各类车辆走一路扔一路;士兵的训练水平糟糕,作战意志也很差……

  这和顿巴斯冲突以及叙利亚干涉作战中的俄军,简直像是两支军队。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绍伊古军改的精华BTG,应该说是一种适合打“小仗”,而很难适应打“大仗”的部队。

  这营级战斗群说是能顶美军一个旅,但那是因为俄军将一个旅的精华全部集中在了这一个营里,这一个营确实可以当一个旅用,但是整个旅也就只有这一个营有强战斗力。当进行大规模作战时,战线拉长,接触面变宽,需要整个旅拉上去时,它还是只有一个营能发挥作用。

  而且在小规模冲突中,俄军只出动几个BTG,后面是一整个集团军的火力和战场感知能力,以及后勤运输在保证。这样自然是无往不利。

  但是在大规模作战中,一个集团军需要保证十几个BTG的火力支援、战场感知、后勤运输,这就力有不逮了。

  另外,俄军的BTG由职业军人组成,但一个旅内除BTG以外的单位,则多由义务兵填满。俄国的义务兵服役期只有短短一年,许多人都是在大学期间休学一年来服兵役。一年时间本来就不足以培养一个合格的能上战场的战士,何况俄军的训练资源还都向BTG倾斜。

  这次俄乌冲突中就能看出,许多二线部队毫无作战经验,也缺乏战斗意志,主动性就更谈不上了。

  更不要说从作战初期开始,俄军精锐疯狂向前突袭,上述问题就暴露得更加明显。

  刚才说过,俄军的军改是想在省钱的同时提高战斗力,这毕竟不是正派练功,可能在特定状况下有效,但从当前的战果来看,世界上还是很难有省钱和提高战斗力并举不悖这种好事的……

  2

  如果一套军改的核心在于“省钱”,那很难不出问题。

  除了“师改旅”、BTG以外,俄军军改为了省钱干的另一件事更令人发指——俄军方将后勤保障工作商业化、外包化了。

  谢尔久科夫认为,现代战争突发性强、物资消耗巨大,单靠军队自身的力量实施后勤保障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必须不断探索后勤保障社会化、市场化的途径。

  谢氏强调,通过把后勤保障任务“外包”,不但可以将部队从非作战性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于作战,还能大幅削减部队员额。此外,通过向地方招标,可以有效运用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效费比。

  于是,在2010年,俄军正式在后勤领域引入“外包”,将后勤保障分为“作战保障”和“生活保障”两类。对于武器装备维修等与作战密切相关的领域,交由军工企业负责。对于伙食保障、油料保障、军需保障等生活保障性业务,则全面推向市场,向社会招标。

  绍伊古接任国防部长之后,自然萧规曹随,将外包事业发扬光大。

  在小规模的冲突中,这项举措带来的副作用仍然不明显,毕竟只保障2千人的后勤难度不大,民间企业也可以完成。

  但是在大规模作战中,需要保障的是几十万人。由于民间企业希望节省成本,他们的卡车队伍和司机数量一直不足,这次俄乌开战之后,竟然出现数十万大军身后只有5000辆卡车负责后勤工作,油料和伙食供应不上就不稀奇了。

  如果俄军军改能像他们说得那样,只把生活保障性业务推向市场,那么也还能忍,但俄军竟然将作战保障也给市场化了,这就麻烦大了。

  自苏联时代以来,一直有一个基于国防部坦克修理厂(BTRZ)的军事维修系统。这一机构保证了坦克车辆维修的速度和低廉的价格,因为所有的费用都是按成本审批的,不包括任何特许权使用费和回扣。维修所需的设备和部件都由国防部仓库提供:坦克炮塔、火炮炮管、发动机、火控单元等等。

  但是当谢尔久科夫任职国防部长之后,他决定将这一切商业化,国防部坦克修理厂被改组成了一家民营企业。这家企业为了盈利,甚至开始和乌拉尔重机械厂竞争,抢夺老旧坦克的现代化改装合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