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imtoken

安源路矿的初心故事

 
《毛泽东与安源矿工》(油画) 侯一民  

盛夏时节,江西省萍乡市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无不述说着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安源路矿工人的革命斗争史。

“安源工人革命运动能够独树一帜,靠的是党组织领导工人群众团结一致的奋斗,始终依靠工人群众,相信工人群众,让工人群众正确认识党、一心相信党、坚定跟着党。”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黄仂说,重温当年那段历史,可以深刻地体悟革命先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崇高精神。

安源路矿是江西萍乡的安源煤矿和由湖南株洲到萍乡安源的株萍铁路的合称,是当时中国江南最大的煤矿和全国最大的近代工业企业。安源路矿工人大多来自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的破产农民。他们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的压榨下,过着极度悲惨的生活。

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的成立有着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其党员人数占当时全国中共党员总数的五分之一。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同志在领导安源工人运动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初心矢志和英勇奋斗的精神风范。

毛泽东:“拯救千万无告之人民出水火,谋人类全体的幸福。”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力量极其微弱,要在军阀严密监管的、有着1.3万余人口的安源路矿开辟工人运动,可谓难上加难。1921年7月,中共湖南支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泽东初次来到萍乡,目的就是把党的一大通过的成立产业工会的基本任务付诸实践。

毛泽东一面进行社会调查,一面仔细研究新民学会会员蔡和森、萧子升等人的来信,总结湖南自治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就建党问题和社会改造的道路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

毛泽东在安源深入群众,以学校教师参观矿山为由,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他与工人一起进工棚、下矿井,吃工人发霉的饭菜,住工人简陋的旅馆,了解工人真实的生活状况。当坐下来促膝交谈时,他给工人打比方“一颗石头搬得动,一堆石头搬不动”,提出“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引导他们以全阶级的大同团结起来,谋全阶级的根本利益,指导工人建立自己的团体。

在萍乡,毛泽东明确了要“另辟道路”“另想办法”,提出“拯救千万无告之人民出水火,谋人类全体的幸福,用革命的方法去达共产的目的”,实现“世界大同”的远大志向。随后,他在一封信中写道:“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这年冬天,毛泽东携李立三等人再次来到安源,指示安源工人,干革命要胆大、要勇敢、不怕流血牺牲,但是做事一定要稳当,不能操之过急,要讲究斗争策略,建立自己的团体。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毛泽东认定安源已具备建立基层党组织的基础条件,提议设立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以便逐渐把路矿两局全体工人团结起来。得益于毛泽东的具体教导,安源工人运动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李立三:“工字上面一横是天,下面一横是地,中间一竖就是我们工人,工人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1921年冬,李立三跟随毛泽东第一次来安源开展革命工作。那时,李立三刚从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中共中央局派到湖南后,即与毛泽东等人一道到安源考察。

按照毛泽东的意见,李立三以兴办平民教育的身份来到安源。经萍乡县政府批准,在安源办起了一所平民学校,免费招收工人子弟入学。在办学过程中,李立三借访问学生家长之机广泛接触工人,向工人传播革命理论,宣传工人阶级团结奋斗、自己解放自己的道理,因而工人们称他为“游学的李先生”。

李立三把教授文化和传播马列主义巧妙地结合起来,既传授知识,又进行思想启发。一次国学课上,他指出:“工字上面一横是天,下面一横是地,中间一竖就是我们工人,工人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根据调查情况,他还组织工人讨论洋人、资本家和工头用哪些手段剥削工人。这种启发式的讨论,很快唤醒了路矿工人的阶级觉悟。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教育和细致考察,李立三在工人中发现了一批优秀分子,于是吸收8人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并于年底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安源支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