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传销模式及典型案例(2)
时间:2023-10-04 02:5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这种纯为了线上传销而打造的虚拟货币被称为 " 传销币 "、" 骗子币 ",它们和区块链技术毫无关系,在任何正规的区块链社区都 " 查无此币 ",它的涨跌完全是传销团伙通过自己搭建的网站进行虚构。 典型案例:维卡币(OneCoin) 维卡币(OneCoin)由来自保加利亚的茹雅 · 伊格纳托娃(Ruja Ignatova)于 2014 年创立,通过一个叫做 OneLife 的平台进行推广和销售。它曾宣称自己可以取代比特币的加密货币,号称 " 比特币杀手 ",并宣传采用了 KYC 和交易记录的机制来试图获得政府的认可,但实际上并没有用到真正的区块链技术,只建立了中心化的服务器控制的数据库,也没有任何公开透明的交易验证,所有资料都可轻易修改,与区块链难以修改的定义不符。此外,维卡币也没有在任何合法的交易所上市,只能在一个叫做 DealShaker 的平台上用来兑换一些低价值的商品和服务。依靠大规模的宣传,2014 年 8 月至 2017 年 3 月间,茹雅 · 伊格纳托娃通过维卡币在全世界诈骗了高达 40 多亿欧元,包括中国,遭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和执法部门的查处和禁止,被指控涉嫌诈骗、传销、洗钱等多项罪名。2017 年 10 月,创始人茹雅 · 伊格纳托娃消失,目前仍然下落不明,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列为十大通缉要犯之一。维卡币的联合创始人塞巴斯蒂安 · 格林伍德(Sebastian Greenwood)于 2018 年 11 月被捕,并于 2020 年 10 月认罪。维卡币的另一位高层马克 · 斯科特(Mark Scott)也因为参与洗钱被判处 50 年监禁。 (二)创造 " 空气币 " 或自建钱包、交易所,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传销 这种形式是利用区块链技术,披着自建的虚拟货币或围绕相关基础设施包括钱包、交易所、矿机等外衣,行传销之实。相比于第一种纯靠玩概念的传销手段,这种形式由于采用了区块链技术,投入较高、门槛较高且隐蔽性较高。 通过公链发行 " 空气币 " 和 " 山寨币 " 是这种形式中最常见的传销手段。不法分子以投资理财为名,发行自己的虚拟货币,想要加入的参加者被要求购买此虚拟货币获得加入资格。同时,再以投资有高额回报为诱饵,引诱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获得虚拟货币的增值。此外,有些不法分子还利用公开的公链代码开发自己的钱包、去中心化交易所和 APP。这些钱包和交易所,表面上支持各种主流币种如 BTC、USDT 的充提,实际上却通过内部交易所,将用户的主流币换成平台代币。用户想要使用这些钱包、APP、交易所的条件和直接发币的传销组织相同—— " 邀请码 "+" 一定数量的平台代币 "。加入后,平台便诱导用户通过推广、拉人头来获得推广收益;兑换持有更多平台代币来获取资金收益。这还不够,还有平台会进一步诱导用户质押平台代币来获取平台矿池的算力进行 " 挖矿 ",声称算力越高,奖励越多。其实,这些都是打着 " 去中心化 " 旗号的中心化项目,平台代币的发行、交易所上数字货币价格的波动等,都是由项目方后台操控的。 此外,还有打着挖矿赚取虚拟货币旗号的矿机租赁和 " 云 " 矿机模式。用户自购硬件挖矿成本非常高,不法分子利用了用户想参与挖矿但又不想付出太多成本的心理,推出了新手经邀请注册免费获得矿机,或者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入门费用于购买、租赁平台的虚拟矿机的服务。用户加入后,矿机挖矿生产虚拟货币可以在会员之间交易套现,交易价格则由平台控制,平台宣称高额利润,引诱参与者继续发展下线。 典型案例:Plus Token Plus Token 平台于 2018 年 5 月正式上线,它以区块链技术为噱头、以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为交易媒介,打着提供数字货币增值服务的幌子,承诺高额返利,是一个跨国网络传销案。它涉案金额高达 400 亿元,注册会员账号达 269.3 万个,最大层级为 3,293 层。Plus Token 有一个 " 智能狗搬砖 " 功能,这个功能旨在帮助用户在不同交易所进行套利交易,赚取差价。很多用户是冲着这一技术,加入了 Plus Token 平台。该平台要求参加者通过上线的推荐取得会员账号,缴纳一定数量的数字货币(比特币、以太坊币等)数字货币作为门槛费开启智能狗,从而获得平台返利。其实," 智能狗搬砖 " 功能完全是虚构的,其作用相当于传统传销当中的道具商品,目的是吸引更多会员的加入。该平台因吸纳资金众多,被称为 " 币圈第一大资金盘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