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拥抱一边憎恨,区块链如何改变了硅谷创投(3)
时间:2023-10-04 01:3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区块链的拥趸们构想的互联网新样式是去“中心化的”,与目前的“中心化”互联网现状相抗衡。在现有的互联网中,有Facebook和Google处于信息中心,掌握了所有用户行为数据,借此垄断了广告利润,以BAT项目为例,个人掌握自己的行为数据,出售自己的点击行为,绕开了第三方,消解了目前处于中心的信息巨头。 人们早已对Facebook、Google这样的大公司感到恐惧,只是这种恐惧原本是模糊的——你只知道20亿身份数据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而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指Facebook等社交媒体在选举时可能对人们投票行为做了引导。 而这种恐惧在2018年3月份变得具体起来——英国数据营销公司Cambridge Analytics被指通过Facebook的数据接口窃取了大量用户数据,专门用于以支持特朗普当选为目的的广告和内容分发。 《纽约时报》在1月份的一篇文章中把1990年代互联网描述为互联网1.0,是开放的,而Google、Facebook这样的私有公司诞生后发现封闭能够为他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比如把用户身份数据掌握在手中则能够获得广告业的垄断利润,他们则坚守着封闭的趋势。 “我们想要对互联网进行修补。”Walter Isaacson是乔布斯传记的作者,在川普当选几周后,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 区块链技术的支持者们认为,这项技术所拥有的分布式的特征,能够把时代拉回到一个去中心化的,开放的互联网原始形态中去。 ICO的巨浪 如果说Google、Facebook代表的是科技界的中心,硅谷沙丘路上的风险投资机构和华尔街则是科技界的一个隐形的中心,他们手里握有的资金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利。 区块链带来的去中心化运动也席卷到了这个领域。 2008年,比特币这种全新的数字货币在一本白皮书中诞生,它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随之问世。如果说比特币把分布式、不可更改等技术特性带给了科技界,那么2011年以太坊的诞生,则是把ICO这种全新的金融范式带给了这个世界。 当时,被称为V神的以太坊发明者Vitalik Buterin写出以太坊时,清晰地看到这个底层技术链存在的缺陷,他试图寻找一种激励机制,来说服更多优秀的程序员来继续开发以太坊。ICO是他选中的激励机制——通过向社会发行一种代币来募集资金。这种看起来像IPO的募资方式最大的颠覆性在于绕过了IPO必须经历的VC、投行、会计师事务所以及SEC这些传统金融第三方和权利机构的操作、审核和批准。 因为有了激励机制,以太坊因此成为区块链上最有活力的社区,随之,ICO这种募集资金的模式被无数项目采纳。基于传统金融第三方是一个权利中心的假设,ICO毫无疑问就是一场去中心化的运动。 作为传统基金的投资人,丹华资本的Judy Yan有她的焦虑。“会想过两天失业了怎么办嘛”,她开玩笑说,“那就大家一块失嘛。” 丹华资本由斯坦福大学的张首晟教授创立,在区块链兴起之前,在硅谷捕捉到了不少好公司,比大多数传统基金有先见的是,4年前开始,他们就进入了区块链项目的投资,赶上了2017年的第一波估值高峰。 Judy在2015年开始区块链投资,正是由于身处其中,她清楚地看到了这场“区块链运动”本质的颠覆性——由代码和数学公式来替代人,而这些人原本是合约、协议中重要的第三方执行人。 简单来说,在区块链中,程序员们用一段“智能合约”代码来取代VC、投行、律所甚至是SEC的标准化和交割的服务。 “智能合约”,代表一种数字形式的承诺。可以这样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合约签署是要第三方来见证,金融募资时就要金融第三方,但是在区块链世界里,合约是靠一个数学算法来保证能被执行的,ICO募资也是靠这个算法。 由于职业生涯横跨新旧两个领域,Judy更是看到了技术带来的优越性所在——在传统金融领域,履行涉及到支付或资产转移等的合约,必须依赖于金融第三方保障执行,“但传统机构能够进行约束的是一种事后检查机制,如果有不当的行为,再诉诸法律”,Judy说,但在区块链为基础的智能合约上这件事情上完全不一样,“以GP、LP分账为例,如果对于基金管理人有任何的不信任,你只要看得懂那段智能合约上的代码是怎么分写的,那全网都会保证这个过程的执行,而且这个是一个事先的机制”。 “从本质上说,这个行业不会需要这么多人了。”Judy说。 这是Judy开玩笑说会”失业“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秩序被颠覆了,他们过去若干年遵守的从业方式、商业模式等等都在失效。 首先是退出周期大大缩短,从过去的十年,到现在的0~6个月——这就意味着退出门槛和投资成本大大降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