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imtoken

亞洲加入貨幣大戰

原標題:亞洲加入貨幣大戰

  全球金融危機已過去六年有余,而空前寬鬆的貨幣政策依然看不見盡頭。

  當美國宣布退出量化寬鬆政策之時,日本和歐元區卻在步其后塵。事實上,世界上最為重要的三大經濟體——歐元區、日本和美國,在經濟表現和貨幣政策問題上的差異越來越大。這給世界其他國家帶來不少困惑,尤其是那些開放的小型經濟體。

  為了應對這一改變,各國央行行長們都忙壞了。他們或是意外降息,或是大規模購債,紛紛轉向款寬鬆的貨幣政策。一場貨幣戰爭悄然打響。

  如今,這場“戰火”已經蔓延至亞洲。由於擔心本幣升值將影響國內企業競爭力,越來越多的亞洲國家正在積極地推動本國貨幣貶值。但問題是,這條不尋常的路到底還要走多久?

  跟風降息

  如果要追溯的話,亞洲貨幣大戰的“始作俑者”是日本。2012年,日本央行為了配合“安倍經濟學”的組合拳,通過購買債券為日本銀行系統注入流動性。

  “安倍經濟學”的本意是為了改變困擾日本長達15年之久的通貨緊縮,然而不斷走低的日元並沒有挽救疲軟的日本經濟。自去年4月份將消費稅提高到8%之后,日本GDP連續兩個季度陷入衰退。

  去年10月,當美聯儲宣布停止長達6年的量化寬鬆政策時,日本央行卻在同一時間宣布將提高購買債券的規模,將每年“基礎貨幣”的擴張規模增大至80萬億日元,此前一直維持2013年4月決定的60萬億-70萬億日元。

  國際油價震蕩也對日本實現通脹目標造成困難。2月18日,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稱如果油價持續下跌,經濟持續低迷,2%通脹目標無法實現,他將進一步實施貨幣寬鬆。

  事實上,從2014年末至今,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加之歐洲央行啟動QE,使得全球其他央行不得不採取各種立場進行應對,引發了一場全球降息潮。

  在亞洲,大部分經濟體為燃料淨進口國,因此防范可能出現的通貨緊縮的壓力更大。去年10月,中國、新加坡、韓國和泰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均低於2%。

  率先作出回應的是新加坡。今年1月29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意外下調新加坡元匯率政策區間斜率,同時下調通脹預期。

  新加坡金管局公告稱,自2014年10月發布上一份公告以來,通脹前景發生巨大變化,油價下挫是主要原因。公告稱:“政策立場適度調整與2015年通脹上升更溫和的前景一致,對保証中期價格穩定也是適宜之舉。”

  中國的貨幣政策制定者們緊隨而上。2月5日,央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事實上,這是央行自去年11月降息后,又一次貨幣政策的調整。

  在亞洲,就連貨幣政策最為強硬的印度也加入“降息大軍”之中。1月中旬,印度央行宣布將該國基准回購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7.75%,為2013年3月份以來第一次降息。印度央行表示,通脹低於預期,原油價格下跌,需求疲軟是本次降息的決策基礎,這些變化為貨幣政策立場的轉變提供了空間。

  “大部分亞洲國家當前都是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抵消他國QE沖擊帶來的經濟下滑。”易信外匯(easy-forex)中國區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灝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評價亞洲國家跟風降息的現象。

  貨幣大戰

  那麼,2015年還有哪些亞洲國家會加入這場貨幣大戰呢?

  韓國經濟結構與日本類似,兩國出口相近指數更是高達51%。受日元持續貶值的影響,市場普遍認為韓國央行很有可能在今年降息。此前,野村証券曾預測,韓國央行將在4月下調利率25個基點至1.75%,並在7月進一步下調利率至1.5%。

  數據顯示,韓國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僅為3.3%,遠低於此前多番下調的預期,更是遠遠低於2013年4.3%的增速。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所助理研究員徐剛分析認為,2014年韓國經濟顯然不理想,尤其是10月份,受日本量化寬鬆政策的影響,日元快速貶值令韓國出口業受到巨大的沖擊,韓元也立刻隨之貶值。

  歷史上,韓國央行在利率決議方面向來令市場意外。此前,韓國央行曾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出乎市場意料地大幅降息。荷蘭國際集團(ING)經濟學家蒂姆·康頓(Tim Condon)認為,韓國2014年的通脹下行趨勢在短期內可能仍將持續,因此很有可能在一季度宣布降息。

  此外,亞洲新興國家的貨幣政策也有可能出現轉折。新加坡FX1外匯學院創始人兼總裁馬裡奧·辛格(Mario Singh)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過去7個月油價的大幅下跌給外匯和實體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波動。這導致了許多石油出口國資本的流出以及匯率暴跌,其中就包括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隨著美元的走強和油價的持續下跌,未來這兩個國家很有可能會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