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玩家入局,国内BTK抑制剂市场“三国杀”谁能胜出?
时间:2023-10-03 03:0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近日,先声药业的4类仿制药伊布替尼胶囊获批上市。这意味着国内首款伊布替尼仿制药正式获批,国内BTK抑制剂市场将形成进口药、国产创新药、国产仿制药同台竞争的局面,这款重磅产品市场竞争格局或将改写。 据公开资料,伊布替尼是最早获批的BTK抑制剂,用于治疗各种血液疾病、自身免疫相关疾病如干细胞移植、移植后的免疫抵抗以及关节炎等。2013年11月,伊布替尼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作为全球首个上市的BTK抑制剂,在上市第一年实现6.92亿美元销售额,上市第二年销售额达13.38亿美元,而到2021年全球销售收入已达96.83亿美元。 从国内BTK抑制剂竞争格局来看,伊布替尼市场表现优异的同时也引来诸多企业布局。在先声药业首仿伊布替尼获批期间,百济神州宣布,在全球3期头对头ALPINE试验的终期分析中,经独立评审委员会(IRC)及研究者评估,百悦泽®(泽布替尼)对比亿珂®(伊布替尼),达到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优效性结果。泽布替尼总体耐受性良好,本次分析显示的安全性结果与既往报告中一致。由此,泽布替尼成为全球首个且唯一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中,“头对头”对比伊布替尼,在PFS方面达到优效性的BTK抑制剂。 眼下,泽布替尼带着更为优异的疗效正奋起直追,而诺诚健华奥布替尼于2021年12月成功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今年上半年,奥布替尼销售量达到2.17亿元,同比销量翻番。此外,Insight 数据库显示,国内当前已有10家企业布局伊布替尼仿制药。如此,后续的市场竞争格局究竟谁能拔得头筹,将成为一大悬念。 BTK抑制剂市场谁主沉浮?作为治疗B细胞淋巴瘤、炎症和自身免疫等疾病的重要治疗药物,目前全球已有5款BTK抑制剂获批,包括强生/艾伯维的伊布替尼、阿斯利康的阿卡替尼、小野制药的替拉鲁替尼、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基本布局在血液瘤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 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徐卫教授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BTK抑制剂的出现使包括慢淋在内的肿瘤患者生存期进一步延长,成为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疾病。一方面,所有患者应终身观察和随访,定期随访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很多老年肿瘤患者无法耐受化疗,靶向BTK抑制剂是更适合的一种治疗选择。许多患者和家属担心感染、出血、房颤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也期待未来的创新药物能满足这一群体的未尽之需。 BTK抑制剂对恶性B细胞淋巴瘤疗效显著,但随着伊布替尼等BTK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耐药问题也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未来进一步明确具体的BTK抑制剂耐药机制,通过换用非共价结合的新型BTK抑制剂、联合其他靶向药物、降解BTK蛋白,利用CAR‐T疗法或重塑代谢等方式,可能有助于克服BTK抑制剂耐药,让恶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再次获益。 也是基于良好的临床表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随着患病人数的增加以及新适应症的获批,预计到2025年,BTK抑制剂市场规模将以22.7%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00亿美元,并以5.5%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大到2030年的261亿美元。对应中国市场,BTK抑制剂的市场规模预测将达到26亿美元,2018年-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9.2%。 从各家药企财报数据也能看出,BTK抑制剂市场巨大,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但该领域竞争也较为激烈。其中,艾伯维/强生的Imbruvica占比最大,2021年总计营业收入97.77亿美元,同比增长2.8%,距百亿级别超级重磅产品仅一步之遥。2021年9月,艾伯维成功维护了Imbruvica在美国的专利,将禁止竞争对手在2036年前销售仿制药,一定程度上将缓解艾伯维在2023年失去Humira专利后面临的困境。其次,阿斯利康阿卡替尼销售额为12.38亿美元,泽布替尼销售额为2.17亿美元,2021年上市的奥布替尼作为国内上市的第三款、国产第二款BTK抑制剂产品,首年上市实现2.14亿元营收。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三款BTK抑制剂获批上市,均已纳入医保。三款BTK抑制剂分别是杨森(强生)的伊布替尼、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和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伊布替尼获批适应症最多,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二线治疗和一线治疗、套细胞淋巴瘤(MCL)二线治疗以及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二线治疗。2018年,伊布替尼进入医保目录;2020年12月,泽布替尼针对MCL和CLL/SLL的二线治疗两项附条件获批适应症进入医保,并于2021年3月生效。2021年12月,泽布替尼新增WM二线治疗症进入医保目录,奥布替尼针对MCL及CLL/SLL的两项适应症也纳入医保目录。经过医保降价,预计在未来进一步驱动产品的销售放量。 国产BTK抑制剂能否改写国际市场竞争格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