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爆紅中國大媽跟風殺入 監管層已發強烈收緊信(2)
时间:2023-10-02 23:4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在幣圈和鏈圈都有不少好友的李先生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有的項目連白皮書(項目説明書)都沒有,就憑發起人的個人影響力,開始拉微信群進行打款。竟然短至幾小時、長至幾天就可以輕鬆融到幾千萬。“我們懂點兒技術的人都把這叫做‘空氣鏈’了,吃相太難看。”李先生説,其實很多區塊鏈項目根本不需要代幣也能完成,但還是去做ICO,而且發行數量、發行價格隨心所欲,沒有任何依據。他很懷疑那些連白皮書都沒有的項目究竟是不是存心騙錢。畢竟拿出一份像樣的白皮書還是需要較高的技術門檻的,連白皮書都沒有很難看出發起人的誠意。 追訪 “區塊鏈”的名頭讓人覺得“很酷” 從今年4月份開始,區塊鏈數字資産論壇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召開,每場的參與人數都在2000人以上。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區塊鏈論壇本質上可以看成是一場場ICO路演。眾多區塊鏈創業公司都會趕場一樣在這些區塊鏈論壇上,宣傳推薦自家的ICO項目。 這些創業項目究竟涉及哪些方面呢?“説白了,什麼火爆就搞什麼,關鍵是要讓人覺得很酷很有前途。”李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 在一家ICO平臺網站,北青報記者看到,已經完成ICO項目分別是“區塊鏈資産支付平臺”、“全球區塊鏈智慧交易平臺”、“基於區塊鏈的分享項目”。最多的目標金額為2000比特幣,相當於6000萬人民幣了,最少的也有1800萬人民幣。 在另一個平臺,即將進行的ICO項目涉及各個領域,諸如“全球首個區塊鏈搜索引擎”、“基於區塊鏈的全球自由內容娛樂體系”、“基於區塊鏈的大數據徵信平臺”等,有些已經在距離ICO截止日期前十天就完成了預定融資金額。 從這些項目的介紹材料來看,不難發現其中的共同點:名頭都大而空,但都是把區塊鏈和當下的熱門結合起來,項目具體資訊介紹很簡單,有的只有寥寥幾句話。就算是這樣,但這些動輒上千萬元的項目很快就募整合功了。 肖磊對此總結稱:“一直以來,市場有個現象,‘圈錢’要圈得容易,首先要選一個大多數人都看不懂的東西,ICO製造出來的暴富神話,就是因為凡是加上‘區塊鏈’三個字,大部分人就看不懂了,這是最基本的一個前提。比如你要開一個飯館,這個大家都能聽得懂,但你説打造一個去中心化的‘餐飲鏈’,估計很多人就蒙圈了。當然,光看不懂還不行,還需要一種強力的刺激,比如他們會告訴投資者,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漲幅幾萬倍,想實現財富自由的話,就不要再錯過ICO了。” 現象 “啥也不懂”的大爺大媽們開始殺入ICO 李先生説,參加個眾籌項目,投資人至少還能看見個實物,或是能親身感受項目本身的服務。可很多ICO,投資人就憑著幾句空泛的介紹,什麼具體資訊都弄不明白,就把錢投進去了。因為一夜暴富的效應,一些覺得自己能跟上潮流的大爺大媽也不管不顧地衝進來了。 北青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一些資深的玩家對ICO的未來還是非常看好,他們認為ICO應該算是比特幣之後區塊鏈技術的又一大突破性創新。但一些剛入門的投資人甚至直接承認自己什麼也不懂。這些菜鳥讓很多專業人士十分擔憂。 今年四十多歲的劉先生最近摩拳擦掌準備投資ICO。他説,身邊幾個朋友投資比特幣賺了大錢,現在又都忙著搞ICO,他才動了心。劉先生最懊悔的是:“今年四月份,比特幣才8000多的時候,他們就讓我投。我當時就因為搞不明白沒有買。現在比特幣都三萬多了,這才幾個月,你看錯過了多好的機會。這個ICO我絕對不能再錯過了,搞不懂也要投。”劉先生坦言,自己也不太明白區塊鏈和ICO的原理,“但是正在學習。” 上海的張先生前一陣也在各種ICO群裏積極打探消息。只要聽説一些宣講會通知,如果時間、地點合適,他就會去現場轉一轉。張先生直言:“我其實也看不懂白皮書上寫了什麼,就去現場看看PPT,聽到説得比較專業的、邏輯清晰的項目就投一點,多少能賺一點。” 北青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對ICO滿腔熱情的投資者有不少是像劉先生、張先生這樣的菜鳥選手。一些大爺大媽甚至不打算弄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就想跟著周圍的年輕人試一把。 關注 ICO領域已出現“坐莊”騙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