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嚴打虛擬貨幣交易 專家:重點監管功能用途
时间:2023-09-30 14:4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多地嚴厲打擊虛擬貨幣交易行為專家建議 重點監管虛擬貨幣功能與用途 近日,深圳市發佈“關於防範‘虛擬貨幣’非法活動的風險提示”,稱近期借區塊鏈技術的推廣宣傳,虛擬貨幣炒作有所抬頭,部分非法活動有死灰複燃跡象,深圳市網際網路金融風險等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對上述非法活動展開排查取證,一經發現,將按照《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要求嚴肅處置。 除深圳外,北京、上海等地也發佈公告,對轄內虛擬貨幣交易活動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嚴厲打擊虛擬貨幣交易行為。 “虛擬貨幣”到底存在什麼風險?為何借區塊鏈之名,虛擬貨幣炒作呈抬頭跡象?國家目前在這方面的監管規制如何?《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虛擬貨幣成為噱頭 募集資金用途不明 上海市金融穩定聯席會議辦公室、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近日表示,要加大監管防控力度,打擊虛擬貨幣交易。下一步,將對轄內虛擬貨幣業務活動進行持續監測,一經發現立即處置,打早打小,防患于未然。同時提醒投資者注意不要將區塊鏈技術和虛擬貨幣混同,虛擬貨幣發行融資與交易存在多重風險,包括虛假資産風險、經營失敗風險、投資炒作風險等,投資者應謹防上當受騙。 早在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曾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不久前,有市場傳言説“94禁令已被取消”。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公告主要針對這一謠言。 近期,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人行營業管理部將對虛擬貨幣交易等非法金融活動嚴厲打擊,堅持“露頭就打”,持續保持監管高壓態勢。 近年來,出現了一些打著虛擬貨幣名號的騙局。 2017年,一起以網路虛擬貨幣“亞歐幣”為名的特大網路傳銷案,曾引起廣泛關注。以高返點、高收益為噱頭吸引投資者,該案涉案金額高達40.6億元,超過4.7萬投資者掉入陷阱。 今年5月,數字貨幣錢包Token Store發佈公告稱,由於受到駭客攻擊,系統將全面升級維護10天。然而10天后,其App已經無法進行轉賬、交易等操作。 今年7月,繼Token Store後,號稱全球第二大數字貨幣錢包的Plus Token也崩盤跑路,全球幾百萬人血本無歸,涉及金額高達數千億元。 隨著區塊鏈持續受到社會關注,某些不法分子近期又開始蠢蠢欲動。 不久前,太原市反詐騙中心發佈緊急提醒:太原市出現“區塊鏈詐騙”,已有部分群眾受騙,財産遭受較大損失。據介紹,不法分子偽裝成區塊鏈投資專家、托身“數字貨幣”“區塊鏈”“金融創新”項目內部人員,依託網際網路,通過聊天工具、交友平臺和休閒論壇,大肆宣傳虛擬貨幣、虛擬資産等非法金融資産,煽動廣大投資者抓住機遇,參與虛擬貨幣交易。 太原警方提醒,區塊鏈詐騙有以下套路:一是將“區塊鏈”“去中心化”“開放源代碼”等技術宣稱為自家虛擬幣的技術構造;二是編造故事、設計模式吸引投資者眼球;三是涉眾詐騙特徵明顯,兼具多種違法犯罪特徵;四是交易平臺伺服器放置在境外,境內行騙、境外數錢,為提前跑路做好準備。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少軍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之所以虛擬貨幣會借區塊鏈的東風再度被炒作,是因為區塊鏈最早是以比特幣的形式被人們所熟知。 “比特幣設計的初衷也是想做成貨幣,但沒有可能、事實上也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貨幣。作為貨幣,需要具備幾個基本條件,一是價值要穩定,二是要被廣泛接受,三是要服務於流通領域。現在的比特幣根本就不符合作為貨幣的這些條件,所以比特幣根本就不是貨幣。”劉少軍説。 “這些虛擬貨幣實際上是一種公開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的行為。這種行為相當於發股票,比如現在所説的虛擬貨幣一般先發佈一個白皮書,聲稱有一個項目,號召人們對這個項目進行投資。不是以買入股票的形式進行投資,而是通過購入虛擬貨幣的形式。組織或機構發行虛擬貨幣,然後讓投資者買這些虛擬貨幣,但賣虛擬貨幣的錢很可能已經被拿走了,然後讓購買人之間相互買賣。”劉少軍説。 劉少軍認為,這種行為屬於非法公開發行證券,很可能構成非法集資、集資詐騙等違法或犯罪。“發行這些虛擬貨幣的人,並非拿著大家投資的錢去實實在在地做事、從事正常的生産經營活動,他們具體拿公眾投資的錢做了什麼事並不能確定。” 虛擬貨幣名不副實 不能行使貨幣功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