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区块链 究竟是风口还是噱头?(下)
时间:2023-09-27 23: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导读:区块链与AI可谓是当下科技圈的两大热词,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区块链项目开始All in AI领域。有人认为两种技术可以强强联手,碰撞出巨大的火花;也有人对此产生怀疑,认为两者的融合不是“风口”,只是噱头。 鉴于话题的专业性,本期特邀人工智能领域专家、AI+区块链项目方负责人做客金色相对论。各位嘉宾以“AI+区块链,究竟是风口还是噱头?”为主题,展开了思想的交锋与智慧的碰撞,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金色相对论,干货来对阵。 本期嘉宾有:庞华栋博士,本征资本创始合伙人;邢大地博士,普渡大学区块链实验室副主任;耿杰森(Jason Geng)博士,美国数据应用学院创始人;汪婷婷,铂链创始人;Cortex团队:陈子祺,CEO兼联合创始人;王威扬,CTO兼联合创始人、田甲,首席科学家兼联合创始人;Adam郑,ObEN创始人;何永,深脑链CEO、义语智能CEO;高庆忠,智能矩阵CEO(排名不分先后)。 要点提示: 分析一个AI概念的区块链应用是否靠谱,关键看能否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是否利用了区块链的特别属性。 区块链+AI,是伟大的结合,关键要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区块链技术长足发展,软硬结合(系统+芯片)是必经之途。 金色财经:现阶段区块链与AI相结合的应用中,有没有硬伤?怎么分析一个AI概念的区块链应用是否靠谱? 普渡大学区块链实验室副主任刑大地: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的结合,就意味着从体系架构上看,一定是分布式的数据存储和分布式的计算。所以真正打算落地的AI区块链项目,至少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分布式存储和计算的体系架构。我们知道其实现有的大数据架构,比如Hadoop,也都是master-slave形式的,如果把单一的master节点变成多个超级节点,并且有一个很好的共识机制,其实距离分布式的数据存储和计算并不遥远。我和Jason老师曾经讨论过把Spark框架融合到区块链里面,现在北美这边的数据科学家也有很多人在思考和讨论这类框架。 智能矩阵Atmatrix创始人高庆忠: 有些应用可能会有硬伤,要分析一个AI概念的区块链应用是否靠谱,关键在于他用AI解决了区块链什么问题,或者用区块链解决了AI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否用该技术是有效的。如果不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该区块链应用可能就不靠谱。开源对于区块链和AI都很重要。必须发挥两者的各自优势,区块链的优势在哪?人工智能的优势在哪?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是好猫,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区块链人工智能项目就是好项目。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那是花架子,是忽悠别人的。 Cortex创始人兼CEO陈子祺: 这个我前面说了,区块链近10年的逻辑。靠不靠谱,就问一个问题,你这个东西为啥必须要拿到链上?比一个中心化的公司好在哪里?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就是要靠谱。项目本身是否具有AI和区块链经验,是否可验证。众所周知,我们国内的大AI公司商汤旷世等,都是有国际比赛排名的,所以我们这边还是特别注重这个;当然如果项目方有特别一线的AI科学家,有大量不错的论文引用,也是可以的,不需要什么比赛成绩,这也是我们实验室在吸引人才的一个方向。不客气的说,AI领域目前是个蓝血的圈子,讲文章和排位的,这和区块链领域各自为王不太一样。 美国数据应用学院创始人Jason耿: 主要还是看AI和区块链结合的项目是否能解决现实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利用了区块链的特别属性。关于区块链技术解决AI的问题, 举个例子, “garbage in and garbage out”是困扰我们的一个命题,数据质量的问题如果通过区块链技术来解决,保证数据的授权和准确。至于AI的困境是否能够引入区块链技术来解决,我认为,AI的问题及其解决,主要是分布式计算解决了算力问题,大数据技术解决了training data和标签的问题,第三是再加上深度学习算法的改进;下一个问题就是数据质量,区块链可以在这方面延伸。 普渡大学区块链实验室副主任刑大地: Garbage in, garbage out, data的pipeline是AI的基础。 ObEN联合创始人Adam郑: 每种技术都有硬伤,都要迭代。有时候,自己生态解决不了的问题,从其他生态角度就可以解决。所以,做投资的常常讲不要有本位。 铂链创始人汪婷婷: 吴恩达老师曾经把AI比喻成继电能之后的下一代新型的人造能源,为什么一定要用区块链来做?AI总不能用着用着停"电"了吧。所以区块链其实是在搭建一个分布式AI传输网络。分析一个AI概念的区块链应用是否靠谱,第一看这个区块链团队成员有没有能力来做这样的基础设施。第二看他们的代码有没有开源,是不是自主原创的。如果不是原创代码,没有核心库的话,根本无法完成核心功能组建的搭建。 Cortex联合创始人兼CTO田威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