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画廊:不断挑战和创新的常青之路(2)
时间:2023-09-27 02:5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当然在北京的常青画廊并非非赢利项目,虽然画廊总监白飞德(Federica Beltrame)笑言社会上有此印象。坊间对常青画廊经常是又惊艳又困惑。当国内还几乎无法近距离感受到西方当代艺术尤其是装置艺术的魅力时,常青画廊的每一次展览开幕几乎都是引发轰动的事件,在从丹尼埃尔·布伦、劳瑞斯·切克尼、安尼施·卡普尔,到米开朗基罗·皮斯托莱托、汉斯·欧普·德·贝克、安东尼·葛姆雷这些与常青画廊合作已超过十年的艺术家的中国项目中,观者时或被笼罩在色彩之中,时而在空间营造中体验神秘或壮观,又或者被牵引进冥想状态。正如画廊创办人之一Lorenzo所说,画廊进驻北京的主要目的是将西方艺术家介绍到中国来。当然它们在北京做的第一个个展是中国艺术家陈箴,陈箴很早就是常青三位富有活力热情的创办人的密友,陈经常会向这些意大利朋友讲起中国的儒道、中医、气功等极富东方意韵的事物,引发了他们对中国的浓厚兴趣。2004年当Lorenzo他们第一次来到中国后,又深深为这里发生的社会变革所震撼,北京会是下一个纽约或是伦敦吗?一向富有冒险开拓精神的“三剑客”似乎等不及答案水落石出,带着将他们的艺术家在全世界范围展示的强烈愿望扎根在798。 但是常青在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也正是我们的现实,我们已经开始有了对当代艺术感兴趣的公众,但远远还缺乏有勇气收藏当代艺术的藏家,尤其是拥有国际视野能够按照艺术的标准而非国界、时代、媒介或艺术家名声的标准来收藏的藏家。常青画廊在中国的销售面临尴尬主要是因为国内收藏家兴趣仍然是收藏中国艺术。但是白飞德仍然很乐观地认为,这个情况已经开始改变,包括一些年轻的中国收藏家确实在不断地学习进步,去年的汉斯·欧普·德·贝克和安东尼·葛姆雷的作品都有销售,譬如汉斯的小幅水彩画比较符合中国藏家的审美而受到欢迎,那么也许下一步有人会去收藏汉斯那周长18米、高4米的美沦美涣的装置作品不会太遥远。事实上白飞德认为中国更适宜收藏装置,因为很多藏家和机构有巨大的空间可以安置这些作品。金融危机后,全球艺术市场尤其是装置艺术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装置艺术作为当代艺术中最强有力的表达方式之一,优秀的装置作品同样是艺术史中华丽的篇章,它们的延续需要得到有识之士的慧眼和魄力。当然话再说回去,常青画廊在北京的设立对它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及它在全球艺术界的地位和名声而言是很正确的一步,也就是说它在中国办的展览的影响会辐射回西方,促进其在欧美市场的影响力和销售。 2007年,常青画廊又落户法国,在距巴黎一小时车程的穆琳(Le Moulin)的一家原先的造纸厂房内,面积达10000平米,是北京分部的十倍之大,为画廊的艺术家又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疆域。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看到了在法国常青画廊的空间内举办了两次富有创意的展览项目,即“Sphere 2008(领域2008)”和“Sphere 2009”。前者共联合5家国际画廊17位艺术家,后者共7家国际画廊30多位艺术家,展览破除画廊间竞争的藩篱,将各自艺术的视角和能量汇聚在一起,虽然是在经济低靡的阴霾下所促成的强强合作的策略,但这种联合方式值得借鉴,因为如此画廊能够发挥出美术馆般的强大能量,对于艺术作品的展示和销售都有利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