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画廊:不断挑战和创新的常青之路
时间:2023-09-27 02:5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常青画廊提供图片 文_常旭阳 图_常青画廊(San Gimignano/北京/Le Moulin) 如果你用Google图片搜索San Gimignano(圣吉米那诺)这个地名,你眼前会出现一座不可思议的小镇,至少对不幸地经历了大半个世纪并仍在经历着疯狂拆迁的中国人而言是不可思议的。一座完整保留中世纪建筑,没有一丝一毫现代痕迹的意大利小镇矗立在林木葱郁的 山丘之上。历经近千年历史的洗礼,逃避战火和现代化的毁灭,这里有无数的教堂、广场、圣塔和壁画供现代人将自己与祖先曾经的脉搏相连。小镇上的十几座中世纪高塔远眺宛若古代版的曼哈顿。然而有些超现实意味的是,这座小镇竟然拥有比起曼哈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当代艺术画廊——常青画廊(Galleria Continua)。画廊占据着一座剧院建筑,如果不是知情者,很可能无法察觉在这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街道和建筑中发生的一幕幕最大胆的当代艺术的实验。就在画廊刚刚结束的同时举办的五位艺术家个展中,你可以看到这样的作品:插进花园泥土中的21面镜子,反射着小镇周围的自然和历史(法国艺术家卡德尔·阿蒂亚Kader Attia的装置作品《圣洁的大地》);“剧场”主厅内是公共艺术大师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巨大的观念装置;白色的小房间内是探索材料和形式感的意大利装置艺术家劳瑞斯·切克尼(Loris Cecchini)的作品;一间黑屋子中播放着比利时艺术家汉斯·欧普·德·贝克(Hans Op de Beeck)超现实梦幻般的与建筑题材有关的视频作品;而画廊的另一个非常独特的展示空间——由地下室改造而来——堆满了中国已故艺术家陈箴搜集来的中国式日常用品,它们统统被灰烬覆盖。而每每这样的展览开幕,画廊会邀请上百名全球各地的艺术家、策展人、经纪人等等,通过各种交通工具相聚在小镇,两三天的派对着实让这个昔日安静的小镇热闹了一把。传统和当代,生活和艺术就在这神奇又自然的氛围中默默对话,这种对话正是画廊的三个年轻的创办人Mario Cristiani、Lorenzo Fiaschi和Maurizio Rigillo的初衷:城市的文化不能止于历史,历史和当代应该互汲养分,永远创新下去,城市和文化的生命力才能“常青”。 当初提出如此富有野心和挑战“口号”的并不是资深的文化人,而是三个年仅二十六七岁的当地小伙子。Mario、Lorenzo和Maurizio当时都在佛罗伦萨求学,三个朋友虽然各自念的不同专业(分别是政治、戏剧和经济),却都经常出入博物馆、画廊,阅读艺术杂志报纸,都对鲜活发生着的当代艺术抱有浓厚的兴趣。正如很多年轻人的创业故事一样,有兴趣、有冲劲、有胆谋,虽然没有任何在艺术画廊领域的经验,1990年三个年轻的朋友在家乡合资租了一个十平方米左右的空间,正式开始了他们介入当代艺术的发生及推动本地文化发展的创新之路。没有资金,没有关系,画廊的第一步是和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年轻艺术家合作,也许是眼光特别好,也许是运气很不错,画廊的头几个展览的作品几乎售磬,第一桶金保证了画廊运营的稳步扩张。 一般而言,适合开画廊的城市如纽约、伦敦等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都是国际大都市和金融中心,有大量的艺术家、博物馆和相关机构,也就是同时拥有丰富的艺术和藏家资源。显然按照这样的标准,圣吉米尼亚诺不是个合适的经营场所,却不能说它不是另一个绝佳展示当代艺术的不可思议的地方。正因为地点的特殊和创办人独特的思维,奠定了常青画廊不一样的运作模式,即与艺术家是合作关系,而非代理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画廊逐步邀请意大利和国际一流的当代艺术大师前来挑战古镇的历史氛围和画廊1100平米的剧院空间。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同画廊业务并行发展的另一个项目,即同样由Mario、Fiaschi和Maurizio创办于九十年代中期的常青艺术协会(Associazione Arte Continua)。协会中最主要的项目叫“艺术向艺术(Arte all'Arte)”,在有限的当地政府支持下,协会从1996年开始每年邀请六位左右的国际知名艺术大师在托斯卡钠(Tuscany)地区包括圣吉米那诺在内的六个城市中,进行公共艺术创作,迄今一共完成84个项目,其中有27件作品永久保留在当地。这些作品往往展示在郊外、田野等完全与当代艺术无关的环境中,但是特殊环境的刺激和感染,艺术家勇敢的挑战和不计回报的付出,以及艺术协会工作人员尤其是协会主席Mario Cristiani的努力,正是在固定的商业链条之外发展出有效生产艺术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唯一目的是艺术创作和艺术展示,但同时这种非赢利的方式一方面刺激了艺术创作,扩大了艺术的疆域,丰富了当地的文化资源;另一方面也为常青艺术协会和常青画廊的推动艺术的声誉赢得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画廊不只存在于纯粹的商业链条和氛围中,而是紧密得与顶级艺术家、美术馆、基金会、双年展等学术系统相依存及保持和政府的关系,为画廊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宽广和持久的方向。除了“艺术向艺术”之外,常青艺术协会从2003年开始实行另一项有意义的项目“艺术x红酒=水(artexvino=acqua)”。“红酒”是锡耶纳地区(Siena)出产的顶级红酒,“艺术”是知名艺术家(包括Richard Hamilton, Roni Horn, Michelangelo Pistoletto等)的瓶身标签设计、艺术家的签名版画及瓶身标签的签名版画,两者相结合在慈善晚宴上拍卖,筹来的款项用以在不发达地区建设水利设施。迄今这个项目已经筹措到28万欧元,受助地区包括巴西、印度、塞内加尔、巴勒斯坦、以色列等。据悉目前协会主席Mario正在中国文化部对外交流中心主任吕军的帮助下,致力于将下一个资助项目实施在山西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