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被叫停之后
时间:2023-09-21 21:5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在经历了疯狂和泛滥的投机“盛宴”之后,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即首次代币发售,终于迎来了命运的宣判。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正式叫停包括ICO在内的代币发行融资。
非法融资行为 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坊等所谓“虚拟货币”。《公告》明确指出,这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公告》强调自发布之日起,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有关部门将依法严肃查处拒不停止的代币发行融资活动以及已完成的代币发行融资项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任何所谓的代币融资交易平台不得从事法定货币与代币、“虚拟货币”相互之间的兑换业务,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代币或“虚拟货币”,不得为代币或“虚拟货币”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 此外,各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直接或间接为代币发行融资和“虚拟货币”提供账户开立、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产品或服务,不得承保与代币和“虚拟货币”相关的保险业务或将代币和“虚拟货币”纳入保险责任范围。 对于不配合行动的有关部门将严肃依法处理,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代币融资交易平台,金融管理部门将提请电信主管部门依法关闭其网站平台及移动APP,提请网信部门对移动APP在应用商店做下架处置,并提请工商管理部门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此次监管层对于ICO定性之重、监管文件出台之快、波及面之广超过了绝大部分人的预期。那么ICO究竟是如何运作,以至于让中国监管层重拳取缔? ICO如何运作 ICO是区块链初创公司以发行数字加密货币为项目所进行的融资方式。通俗而言,ICO与股票市场的IPO(首次公开募股)相类似,只不过发行ICO的公司融资的是比特币、以太坊等数字货币,而非如人民币、美元等法定货币。发行的代币成为日后使用对应区块链项目的凭证,将来也可以在二级市场或者一些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交易。因此,ICO被认为是区块链技术与比特币等数字资产在众筹领域的最新应用和发展。 与IPO不同,发起ICO项目不需要任何监管机构审批即可向公众募资。大部分ICO项目未设定投资者门槛,借助于主流数字资产点对点发送的便利,ICO具有全球范围融资的优势,因此ICO更利于高效快速解决区块链初创企业融资难题。 ICO项目常见有两种方式进行融资:一种是给投资者ICO项目所创建的代币,而这种代币随后可以在公开平台上进行交易,如同股价波动一样,投资者可以赚得代币价格波动的收益。而另一种方式则是投资者得到债权,就像购买P2P(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一样,融资方与投资者约定好期限与收益。第一种是当下ICO项目投资最常见的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认为,ICO本身是一种工具,通过定向发行或者公开发行代币。作为一种融资方式,能够满足一部分基于区块链技术项目产生的融资需求,可以看作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模式创新,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加之冠以区块链技术等金融技术创新,ICO开始快速地生长。 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下称“互金专委会”)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显示,2017年以来,I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达63523.64BTC(比特币)、852753.36ETH(以太坊)以及部分人民币与其他虚拟货币。以2017年7月19日零点价格换算,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ICO融资规模和用户参与程度呈加速上升趋势。 而伴随着比特币价格的疯涨,普通散户投资者对ICO的兴趣增大,而市场上利用ICO圈钱的项目越来越多。ICO逐渐演变为投机的“盛宴”。一些投资者甚至连比特币和ICO是什么都不太清楚,他们只关心什么时候能卖代币,认购能够打几折。 “ICO为什么这么火?就是现在有了代币的二级市场交易。参与人不在乎团队靠谱度,不在乎项目应用场景,代币上市升值就转手卖掉。”业内人士指出。 在业内人士看来,开展ICO的项目也越来越离谱,没有白皮书(相当于项目说明书)、抄袭代码、不看项目资质等,可谓乱象扎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