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渗透测试

ICO:一场游戏一场梦(2)

一位行业人士看到,有人甚至开始拿着房子租金的现金流当项目,用代币的形式发出去。一位高校教授发现,在一些高校里面,有的金融专业和法学专业的老师,也开始搞ICO项目。“那是不是谁都能编个项目,搞ICO了”。

ICO乱象层出不穷,最直观的感受是各种奇奇怪怪的名字都和“链””币“放在一起,变成一个个项目的名称。

细数ICO项目中的奇葩,“马勒戈币”一定首当其冲。这种上不得台面的字眼,曾一度成为ICO圈子里的“网红”。

其创始人李风经常对媒体表示,马勒戈币其实就是ICO领域的一场行为艺术。尽管如此,“现在讲骗局全是拿我做典型案例,不断躺枪。”

在他看来,这个币在ICO圈内引起许多关注,其实就是当下圈子里躁动、火热的一个缩影,而在ICO过程中获得许多人支持,也是一件极具荒诞色彩的事。“我们本来只是做着玩儿的,没人当真。”

作为ICO项目路演的主持人,金晖(化名)最近一年来主持了多个ICO项目的路演活动,涵盖游戏、金融科技等领域,“一些明星也参与站台”。

在他所参与主持,或深入了解的ICO项目中,大多数提出的假设都还没有实现过,有极少甚至融资后卷款跑路的。

还有些已经拿了VC(风险投资)钱的团队,他们觉得现阶段拿ICO的钱更容易,就冲进来,把自己的项目包装成区块链项目来进行ICO,“实际上,一旦拿了VC的钱,就不适合再来做ICO了。”

“圈内有不少创业者认为,VC看不懂我们,所以我去ICO,这样就能更快的融资。”李风渐渐发现,这时候的ICO早已不是最开始的样子。

李风从投资的角度觉得不能理解。“你连VC的100万元人民币都拿不着,通过ICO给你5千万元,就会干事了?哪儿有这种逻辑。”注意到这些现象后,李风明白,ICO圈内新进入的投资者也不是价值投资者,都是投机者,他早在几个月前就判断,这轮ICO泡沫最后一定是“一地鸡毛”。

闫文(化名)近几年投资了几个ICO,过去一年里,不靠谱的项目他见过太多,每周摆在他们面前的都是大大小小的白皮书。

白皮书是发行ICO项目的“招牌”,在行业人士看来,没有白皮书的项目一定不靠谱,但有白皮书的项目不一定不出事。他发现,很多白皮书里团队的标准配置,是几个海归再混搭几个外国人。“有的人反复出现在好几个白皮书里。”

美国电商平台5Miles创始人兼CEO卢亮最近两年频繁往返于中美区块链业界,也购买过一些美国的ICO代币。中国的投资者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上交易所?这是没有长线投资计划的投资逻辑,这对靠谱的ICO项目团队也是不好的,缺少基石投资人,没有持续的支持。”卢亮说。

    “币圈”的锅,不该区块链背

“我们是冲着区块链的技术买的”,赔本后,投资者王长江仍然相信区块链是可信的,但是ICO再也不敢信了。

随着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发展,在国内,逐渐形成了界限不太分明的“币圈”“链圈”两个圈子。

在行业人士看来,投资比特币、ICO代币的人是属于“币圈”的一份子。“链圈”的人是研究区块链技术,把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应用到不同领域。他们当中有些人认为不通过发行代币,也能正常融资,发展自己的产品。

一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自律组织的成员向记者诉苦,一直以来,他们都想针对区块链的发展和应用进行行业研究,撰写相关研究报告,“但协会里好多互联网金融企业都扑向ICO了。”

“七部委禁止以代币的形式非法集资,这个我非常支持。但是它和区块链的直接关系并不大,它们是两个概念。”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告诉记者。

姜奇平认为,区块链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成就。“它能解决真和假之间的问题,如果归结到经济本质,就是把信用问题转化为信任问题。”他进一步解释,“这相当于以技术的方式实现了把生人变成熟人,也就是在网上交易的时候每张钞票都知道它的来历,具有可追溯的功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