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方块》的商业故事
时间:2023-09-15 15:4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1984年6月6日,俄罗斯人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发明了这款经久不衰的小游戏,最初是应用于电视游戏机和掌上游戏机游戏。在随后的30年间,《俄罗斯方块》变得家喻户晓,风靡全球,现在已经登陆Android、iPhone、Windows Phone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设备。对于很多人来说,《俄罗斯方块》应该是少年时代的一个重要记忆。 来自苏联的计算机传奇 1984年春,莫斯科,苏联科学院计算中心,28岁的程序员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Alexey Pajitnov)拥有了一台可以自由支配的计算机——苏联产Elektronika 60,仿制自美国的PDP-11计算机。 帕基特诺夫的研究领域是人工智能,工作之余,他酷爱智力游戏,尤其是与几何转换和数形变化相关的游戏。有了这台Elektronika 60,他把自己平时常玩的一些智力游戏,用Pascal语言编写出来,放在了计算机上。“那时的科学院是苏联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与国外沟通的机构之一。我们时不时会收到一些新硬件,需要编写一些小程序,用于评测这些硬件的性能。这也成为我写游戏的理由。”帕基特诺夫说。 1984年5月,他动手将自己最爱的“多格骨牌”(Polyominoes)写成游戏。多格骨牌由美国数学家所罗门·格罗姆提出于1954年,规则很简单:对特定数量且大小相同的方格进行组合,确保两个相邻的方格边边相接,由此拼成一系列形状各异的骨牌。四个方格可以拼成五种形状的骨牌,五个方格可以拼成十二种形状的骨牌。 “那个年代,你花一卢布就能在玩具店买到三副骨牌。”帕基特诺夫回忆说,“十二块拼板旋转起来有点复杂,所以我把它减为四格,总共是七块拼板。” 帕基特诺夫花了三周时间,“抽了数量可观的香烟”,于1984年6月6日完成了这款27K的小游戏。游戏画面以字母和符号构成,方括号拼成一个个小方格,依照骨牌游戏的规则组合成七种形状的拼板,拼板从屏幕上方落下,玩家通过调整它们的方向和位置,使其在屏幕底部铺成一条条平整的横块。 帕基特诺夫将这款游戏命名为“Tetris”,取自希腊语前缀“tetra”(“四”,意指“四格骨牌”)。 《俄罗斯方块》在苏联科学院内部很快流行,随后被帕基特诺夫的同事瓦蒂姆·格拉西莫夫移植往IBM PC,以此为起点,一路向西,在“铁幕”笼罩下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流传开来。 美国上市,大获成功 1986年夏,匈牙利布达佩斯,英国人罗伯特·斯特恩发现身边的很多程序员都在玩一款类似搭积木的游戏。他从中嗅到商机,遂辗转联系上帕基特诺夫,提出愿意以十万英镑购买《俄罗斯方块》的发行权。帕基特诺夫答复称,苏联科学院对他的提议应该会感兴趣。斯特恩将这一答复当作了正式授权,在尚未签订任何书面协议、也未支付任何费用的情况下,将《俄罗斯方块》卖往西方国家。 《俄罗斯方块》的英国和北美地区发行权,被转售给英国的Mirrorsoft公司和美国的Spectrum HoloByte公司。当时,“冷战”尚未结束,为了吸引公众的好奇心,发行商特意在游戏的背景画面、包装及宣传海报中,添加了不少苏联特色的元素,例如克里姆林宫、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机闯入红场的西德青年鲁斯特,游戏封面的广告词是“来自苏联的挑战”。 1987年,《俄罗斯方块》在美国上市,大获成功,当年即售出十万多套。美国知名游戏杂志《电脑游戏世界》称赞其“看似简单,实则令人沉迷”。 短短一年时间,这款小小的游戏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突破了封锁四十多年的“铁幕”,将两个意识形态彼此隔绝的世界联系在一起。苏联以一种轻松有趣而非强大邪恶的姿态,出现在西方民众的面前。 当时,约有六七家公司声称自己拥有开发并发行《俄罗斯方块》的授权,而身为原作者,帕基特诺夫对此一无所知。 1988年,罗伯特·斯特恩收到一封电报,发信人是“Electronorgtechnica”(以下简称“ELORG”)。对方宣称自己是专门负责软件出口的苏联机构,《俄罗斯方块》的海外发行并未获其授权。 版权争夺 1988年的苏联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时刻,戈尔巴乔夫推进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包括允许私人经商、开放海外投资、促进对外贸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