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立市显生机 跨越发展创奇迹
时间:2023-09-14 12:2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张家界市经济社会发展60年综述 张家界市原名大庸市,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大庸市、桑植县和原常德市的慈利县的基础上组建而成。1994 年 4 月,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及慈利、桑植两县。张家界市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位于东经 109 ° 40 ′至 111 ° 20 ′、北纬 28 ° 52 ′至 29 ° 48 ′之间,属武陵山脉腹地。2008末全市总面积 9516 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 163.95 万人。 一、山水经典,人文荟萃,缔造人间仙境 张家界是旅游胜地。张家界因旅游建市,是国内重点旅游城市。张家界是大自然丹青妙手的杰作,她钟灵毓秀,天工造化。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拥有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风景游览区面积 264.6 平方公里,由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杨家界四大景区组成。景区内群峰竞秀、险峡深涧、飞瀑流泉、崖树斜逸、灵草遍被、鸟鸣猿啼,融“峰、林、洞、湖、瀑”于一身,集“幽、野、奇、秀、险”为一体,被中外游人誉为“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真正的“世外桃源”和“中国山水画的原本”。 是中国首批入选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首批地质公园、国家首批 5A 级旅游景区。“武陵之魂”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道教圣地“南武当”五雷山、“百里画廊”茅岩河、万福温泉等景区也是景色秀美、风光独特。贺龙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省委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光禅寺、玉皇洞石窟群、老院子等 8 处人文古迹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家风情园、秀华山馆等民族风情景点和魅力湘西等演艺节目,全面展现了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全市已建成国家等级旅游区点 12 处,其中 5A 级 1 处, 4A 级 8 处,旅游交通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旅游日接待能力可达 5.5 万人。 张家界生态优良。这里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6.8度。得益于曾经的“养在深闺人未识”,得益于张家界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淳朴天性,张家界宛如一块人间净土、世外桃源。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8.67%。景区的森林覆盖率更高达98%,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这里的大气中负离子含量比一般环境要高出100到400倍,每年空气质量达二级以上的天数近90%,其中景区已稳定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全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9.3%,地表水水质以Ⅱ类为主。 张家界资源丰富。市域水系以澧水和娄水为主,有流域面积 10 平方公里、长度 5 公里以上的河流 212 条 3131 公里,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 328万千瓦,可开发量达 143 万千瓦,已装机80.9万千瓦。市域内已发现有矿藏 48种,已探明储量和可开发利用的35种,其中镍钼、铝土、铁矿储量居全省首位。名优特产有张家界�柑、湘西黄牛、茅岩霉茶、菊花芯柚等。张家界还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植物的基因库”。这里拥有木本植物110 科 1409 种,脊椎动物190 余种,其中特有植物15科31种,特有野生动物7种。2006年,生物学家在张家界发现了我国又一大新物种——天门山杜鹃。置身张家界景区,你不难发现云豹、猕猴、林麝、野猪、灵猫、黄腹角雉、穿山甲等穿行于茂密的林间,大鲵(俗称娃娃鱼)嬉戏于清澈的小溪山涧,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鸽子花(学名珙桐)在树叶的映衬下翩翩起舞,以及长蕊杜鹃、龙虾花、春兰等点缀于无垠的绿海。 张家界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千百年来,土家族、白族、苗族、汉族等33个民族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和睦相处。创造了灿烂的古文化,留下了许多古老的人文传说和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先后出土国家一级文物 41 件、二级文物 173 件、三级文物 1222 件。公元 263 年,吴景帝孙休下令设置天门郡,最初郡治就设在永定城区古城堤。门类众多的民间文化,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精彩叫绝的民族体育,别具一格的民族服饰,风味独特的民族饮食等等,构成了一幅幅独特而隽美的画卷,与张家界景区秀丽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 张家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市有少数民族 33 个,以土家族、白族、苗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 115.25 万,占总人口的 77.19 %。这里民俗古朴,民族文化浓郁,有土家民歌、吊脚楼、蜡染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15 类 70 多项,其中桑植民歌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界阳戏、张家界高花灯、慈利板板龙灯首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界硬气功曾随国家领导人赴欧洲七国演出。传统节会主要有“元宵灯会”、“四月八”、“六月六”及端午赛龙舟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