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再度“政策性降息”:是什么,为什么,影响(2)
时间:2023-08-22 14:1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8月15日14时,央行调整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隔夜期下调10个基点至2.65%,7天期下调10个基点至2.80%,1个月期下调10个基点至3.15%。但这并非新的“降息”,而是和7天逆回购利率、一年期MLF同时构成联动降息。 考虑到利率走廊的下限存款准备金利率并未联动调整,因此SLF利率下调后利率走廊的宽度收窄。SLF利率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之差被称为利率走廊的宽度,如以7天SLF利率计算,本次调整之后利率走廊的宽度为245BP。其中,短期政策利率(7天逆回购利率,目前为1.8%)分别距离上下限100、145个基点,为“上窄下宽”的混合不对称利率走廊模式。 支持实体与抑制资金空转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8月LPR改革以来,7天逆回购利率、一年期MLF利率降幅一直保持一致。但此次一年期MLF降幅更大。其中7天逆回购利率主要影响银行间市场,而一年期MFL利率是LPR定价的锚,影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是政策利率体系内的非对称降息。背后或与政策面当前着力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同时抑制资金在货币市场空转套利有关。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8月4日回答降准降息空间时表示,要科学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既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宏观调控需要,适时适度做好逆周期调节,又要兼顾把握好增长与风险、内部与外部的平衡,防止资金套利和空转,提升政策传导效率,增强银行经营稳健性。 央行上一次集中关注、提及“空转套利”是在2020年5月-6月。当时两大套利交易盛行:一是由于资金利率较低,机构滚动借入成本较低的隔夜资金,来配置较长期限债券进行加杠杆套利,质押式回购规模骤升至5万亿左右;二是低利率发债、贷款来配置结构性存款。 在2020年5月29日举行的银行间本币市场大会上,时任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马贱阳警示说:“虽然加杠杆是债券市场主流的盈利方式,但随着杠杆率上升市场波动率会加大,建议大家要以2016年债市波动率上升导致的后果为鉴。” 资深学者余初心当年6月28日发文称,货币市场利率逐步进入历史低位,隔夜和七天回购在4月底均出现近十年最低值,而3月银行间市场杠杆水平回升至110%的近年来高位。除了金融机构通过杠杆操作盈利,也出现部分企业套利现象。今年以来结构化存款规模大幅上涨超2万亿元。资金空转和金融风险苗头已经出现,对人民银行及时果断采取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央行适时推出应对疫情的政策工具。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近期DR007有所下行至1.8%左右,质押式回购升高至8万亿以上的水平,其中肯定有加杠杆的成分,但程度应该低于2020年3-5月间。一是DR007与7天逆回购利差低于2020年3-5月。今年7月来DR007在1.8%左右,仅低于政策利率10BP,而2020年3-5月间DR007在1.6%左右,低于政策利率60BP。二是当前质押式回购规模虽有上升,但是小幅上升。同时,当前债券托管量为147亿,相比2020年3-5月间增长了45%,盘子的扩大也会导致质押规模的扩张。 从量上看,8月MLF操作量为4010亿,到期量4000亿。这意味着本月实施了10亿净投放,为连续第8个月加量续作,但加量规模很小,延续了此前三个月的“地量”水平。 王青表示,8月MLF小幅加量续作后,接下来降准落地的可能性上升。MLF操作和降准都能补充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后者还能降低银行资金成本,释放较为明显的稳增长信号。综合考虑三季度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地方债发行量上升带来的资金需求,以及提振市场信心的需要,接下来在MLF持续加量续作的同时,三季度有可能实施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 市场影响几何? 1年期MLF利率和7天逆回购利率是最为重要的政策利率,其调整具有风向标意义,对信贷市场、债券市场、汇率市场均会产生影响。 信贷市场方面,2019年8月,央行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后的LPR由各报价行按照对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 从历次LPR调整看,如果MLF利率下调,那么LPR必下调。伍超明表示,预计本月1年期LPR或同步下调15BP,5年期LPR利率下调幅度或更大,以推动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发展。 债券市场方面,央行降息消息公布后,债市出现明显上涨: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大幅下行,10年期国开活跃券“23国开10”收益率下行5.8BP,10年期国债活跃券“23附息国债12”收益率下行5.5BP。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