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渗透测试

8月再度“政策性降息”:是什么,为什么,影响

  8月15日央行公告称,当日开展2040亿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401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1.80%、2.50%,相比上次分别下降10BP、15BP,政策性降息再度启动。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利率调整不再是存贷款基准利率,而是央行政策利率。1年期MLF利率和7天逆回购利率是最为重要的政策利率,其调整具有风向标的意义,对各类市场价格均会产生影响。

  记者采访了解到,此次降息主要源于经济修复的内生动力还不强、有效需求仍不足,亟需通过降息等政策加快协同发力以强化逆周期调节。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8月LPR改革以来,7天逆回购利率、一年期MLF利率降幅一直保持一致。但此次一年期MLF降幅更大,其意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与住房信贷成本。8月20日5年期LPR有望下调15BP,带动房贷利率下调,进而稳定房地产市场。

  此次降息是今年6月政策利率下调后的又一次降息。两次降息后,今年7天逆回购利率、一年期MLF利率分别下调20BP、25BP,降息幅度已超过2021年的20BP,但低于2020年的30BP,显示出今年稳经济的急迫性。

  加强逆周期调节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以及较为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释放政策利率调控信号,在利率走廊的辅助下,引导市场基准利率以政策利率为中枢运行,并通过银行体系传导至贷款利率,形成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调节资金供求和资源配置,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其中政策利率居于核心位置。政策利率包括公开市场操作(OMO)、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并有不同期限。其中,1年期MLF利率和7天逆回购利率是最为重要的政策利率,其调整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8月15日,一年期MLF和7天逆回购利率分别调降15BP、10BP。记者了解到,其原因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

  去年7月属于“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有小幅波动”的阶段,去年7月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相比6月有所回落,意味着7月基数相对较低,但在低基数基础上今年7月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相比6月却出现回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相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7月消费同比增速为2.5%,相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为3.7%,相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

  7月24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此次降息是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的体现。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当前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依旧是有效需求和信贷需求不足。此次降息,一方面将起到刺激需求端,提振企业和居民的信贷需求功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解银行面临的利率约束,增强信贷供给意愿和能力。两者双管齐下,以提振实体信心与需求。

  二是国内物价保持低位、美联储加息到顶为降息提供了空间。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元走强较难持续,外溢影响有望减弱。物价方面,7月CPI同比下降0.3%,降幅较前值回落0.3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4.4%,降幅较前值缩窄1.0个百分点。

  国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杨业伟表示,CPI同比从年初的2.1%到目前转负,导致虽然名义利率再下降,但按CPI计算的真实利率并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而决定实体融资需求的是真实利率而非名义利率,货币政策目标也是通过调整名义利率来稳定真实利率。因而随着CPI转负,降息的必要性提升。

  央行的政策利率体系可简化为以“7天逆回购利率和一年期MLF利率”为双核心,辅以利率走廊(上限为SLF,下限为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的机制。两个双核心政策利率无论哪个先下调,理论上都会带来另一个利率的跟进下调,然后才是SLF利率调整。在2019年-2021年间,SLF利率调整的时间相对滞后,一般在当季货币政策报告中才披露。但2022年以来,SLF利率在MLF或逆回购利率调整当天就调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