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渗透测试

白建荣团队:创新,就要瞄准世界前沿

  白建荣:1965年生,河北石家庄人,视景仿真显示技术专家。他发明的低成本光纤光波导屏材料/器件,可实现将二维平面图像转换成真三维自由立体图像。基于这种原创性的光学新材料,他研制出零边框显示屏、内圆球面显示屏、自由立体面显示屏、全彩自由立体面壁画等新型显示产品。这些新型显示产品可大幅提升显示视景的仿真度,可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未来影院、展览展示等领域。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近40项、实用新型专利近20项。

  

 

  白建荣(左)在讲解光纤光波导沉浸式内圆柱面显示大屏工作原理。尚静川摄。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10日第9版

  由5块小曲面屏拼接成的半圆形大曲面屏上,正在播放着电影视频。这个高1米、没有边框的曲面屏,播放的是普通二维画面,显示出来的却是色彩饱满、立体感非常强的三维影像。人站在大屏前观看,仿佛置身其中、被炫酷的立体影像包围……这种不用借助3D眼镜就能产生裸眼3D效果的曲面屏,是我国科技人员自主研发的新型显示屏——光学纤维光波导成型屏(以下简称“光纤光波导屏”)。

  与主流显示屏相比,光纤光波导屏的立体视觉效果更好、能源消耗更低、对人体健康损伤更小、应用场景更多……不少业内专家这样评价。研发团队带头人、北京方瑞博石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技术总监白建荣介绍:“不少国内外大公司都曾布局研发过这项技术,但后来都放弃了,只有我们坚持了下来。”

  组建专业团队,研发光纤光波导显示技术

  1983年,白建荣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1990年研究生毕业后,他先是被分配到首钢设计院当设计员,几经辗转,来到清华泰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从那时开始,白建荣便一头扎进显示系统研发领域。

  白建荣牵头研制的CRT(阴极射线显像管技术)大屏幕,曾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他还有更高的追求,“对于CRT大屏幕的技术攻关,更多的是集成创新。我们要做的创新,就要瞄准世界前沿,研发更先进的原创显示技术。”

  2000年夏天,白建荣在和北京理工大学一位老教授的交流中,了解到国际前沿的背投影屏幕技术,并看到了一块5分钱硬币大小的光纤背投影屏幕样品。“光纤成像技术可以把入光面的像素位移到显像面,并把二维的平面显示升级为三维的立体面显示。这很可能成为未来主流的显示技术。”白建荣认为。

  于是,白建荣马上着手组建光纤光波导显示项目组,开展前期预研。但是,在2005年夏天举行的项目论证会上,公司管理层认为这个项目研发周期太长、投入太大、风险太高,把它否决了。

  “你们不搞,我自己搞!”2006年秋,白建荣重新组建研发团队,继续向光纤光波导显示技术领域进军。

  不怕累不怕苦,每道工序、每个模具都反复试错试验

  光纤光波导显示技术涉及光学、高分子化学、材料学、热力学、视觉科学等多个学科,还涉及镀膜配料、光纤拉丝、模具制造等10多道工序,必须有一支过硬的科研团队。为此,除了招聘一批科班出身的硕士、博士,白建荣还聘请了多位技术专家:一专多能的“863”项目专家鲁士亮、刘占军,从事显示系统集成研发10余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李洪林,能在几分钟内把设计图纸变成精准模型的能工巧匠樊胜利……

  为节省经费,白建荣把研发基地搬到北京远郊一个废弃的厂房里,在这里带领团队继续攻关。尽管条件非常简陋,但白建荣团队的研发工作却极为严谨。这从白建荣办公桌上的30个实验笔记本上就可见一斑:每个本子上都写满了详细的实验数据和记录,时间跨度从2002年3月到2023年2月。

  2003年加盟该团队的樊胜利,如今已是精通多种技术的骨干人才。他一边仔细察看屏幕热压成型进展,一边记录相关数据。“不同形状、大小的屏幕热压成型所需的时间、温度都不一样,必须详细记录,以便分析对比。”樊胜利介绍。

  “现在回想,我们凭的就是一股闯劲。”站在一旁的白建荣接过话头,“每一项技术、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模具都进行过无数次的试错试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用‘千难万险’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头发灰白的李洪林告诉记者,“宏观上,我们要把几千万根微米级直径的光纤不错位地垂直排列,并做到光学无痕粘接;微观上,既要让几千万根光纤无间隙粘接,又要避免光串扰、双折射等问题,差一点都不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