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安全预防措施

網絡安全法施行一周年 多項“頑疾”仍亟待根治

  6月1日﹐網絡安全法施行一周年﹐網絡安全防護逐步昇級﹐專項治理行動成效初顯﹐多項“頑疾”仍亟待根治──

  網絡安全築起五道“防火牆”

  防範詐騙 “火眼金睛”強預警

  本報記者 吳 姍

  抓回162名案犯﹐搗毀犯罪窩點14個﹐凍結資金2000多萬元……日前﹐吉林省一特大網絡電信詐騙案成功告破。詐騙團夥扮演炒匯助理﹑投資顧問等身份﹐通過微信等渠道加好友引被害人入套﹐騙取其炒匯資金。

網絡安全法施行一周年 多項“頑疾”仍亟待根治

  冒充公檢法人員以涉案﹑洗錢﹑電話欠費等藉口﹐騙事主將錢轉到所謂安全賬戶﹔盜取QQ﹑微信號等﹐向原號好友進行詐騙﹔群發中獎短信﹐向事主索取費用﹔虛構退稅補貼﹐誘騙網購退款﹐杜撰網絡兼職……“花式”詐騙輪番上演。

  公安部刑偵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團夥企業化運作﹑涉案人員多﹑作案手法技術性和隱蔽性強是近年電信詐騙新特點。

  人民在線副總編輯劉鵬飛認為﹐不法者與受害者信息嚴重不對稱﹐大部分電信詐騙案由個人信息洩露引致。此外﹐對電信網絡詐騙的科技研發投入不足﹑網絡協同治理不足﹐導致與網絡社交﹑遊戲娛樂﹑網絡消費有關的詐騙案增多﹐但移動支付平臺﹑銀行監管﹑公安司法等方面協調聯動不及時﹑不精細。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我們在大數據安全應用方面還有很多提升空間。

  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初現成果。去年﹐全國破獲13.1萬起電信網絡詐騙案﹐查處5.3萬名違法犯罪人員﹐為群眾挽回損失103.8億元。今年1─4月﹐各地打掉1621個電信詐騙犯罪團夥﹐攔截被騙錢款27.3億元﹔公安部刑偵局組織偵破江西“8‧23”專案﹑江蘇“11‧28”專案等大批掛牌督辦的電信網絡詐騙案……

  應對詐騙﹐工作創新層出不窮。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反詐中心建立了與中國銀聯成員機構﹑第三方支付公司和網絡運營商的聯動機制﹐對涉案銀行賬戶的查詢﹑佈控﹑凍結和止付速度按秒計﹐僅去年就“速凍”銀行卡70萬張。

  上海政法學院教授肖衛兵建議﹐有關政府部門應梳理典型詐騙案﹐結合時間節點加大宣傳力度﹐運用大數據手段加強事前預防﹐發現異常即重點監控﹐並暢通舉報途徑。

  擋住黑客 全鏈合作堵盲點

  本報記者 許 晴

  2017年﹐我國境內感染計算機惡意程序的主機數量減少了26.1%﹐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數量增速減緩﹐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協調下架8364個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隨著《網絡安全法》的施行﹐惡意程序擾民亂象得到有效遏制。

  “《網絡安全法》從網絡管理的角度進一步明確分工﹐強化了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提昇了對抗惡意攻擊的能力。”北京大學網絡與信息安全實驗室主任陳鐘說。

  去年5月﹐一款名叫WannaCry(想哭)的計算機病毒席捲全球。祗要感染了“想哭”病毒﹐電腦中的所有資料都將被加密且無法破解﹐用戶要麼放棄所有資料重裝系統﹐要麼在規定時間內支付價值近2000元人民幣的比特幣作為“贖金”。據統計﹐“想哭”病毒至少影響了150個國家﹑30萬名用戶﹐造成80億美元損失﹐不少大學﹑醫院﹑企業甚至政府機構的電腦中招。幕後黑手掙得盆滿缽滿﹐中招者“想哭無淚”。

  幾乎人手一部的手機﹐越來越普及的智能攝像頭﹑智能音箱等物聯網設備﹐給黑客提供了新的靶子﹔加之企業網絡安全水平良莠不齊﹐更是給了黑客可乘之機。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主動進行“攻防演練”﹐邀請能發現安全漏洞而不會惡意利用的“白帽黑客”找到漏洞﹑及時修補﹐不給惡意攻擊留下機會。近日﹐在北京舉行的DEF CON CHINA極客大會上﹐不少頂尖“白帽黑客”來到現場進行技術分享﹐互聯網服務提供平臺﹑智能家居廠商也抓住機會﹐提供高額“賞金”﹐邀請參會者提交漏洞。

  “現在﹐互聯網牽涉海量的設備﹑節點﹑企業和用戶。必須依靠全產業鏈合作﹐提昇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條線的安全水平。”百度安全事業部總經理馬傑說。

  “要讓《網絡安全法》發揮更大作用﹐應做好‘後處理’工作﹐幫助受到網絡安全攻擊的企業和用戶回歸正軌﹐並用好法律武器﹐對違法者追責到底。”陳鐘建議。

  看護錢包 規範支付補漏洞

  本報記者 董絲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