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Routers配置

竞逐储能赛道 迎接万亿风口(2)

  3月17日,在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亿纬锂能三十、三十一工厂正式投产。这个总投资超31亿元的项目,将主要生产乘用车方形铁锂电池、方形三元电池等动力电池,预计年产值超96亿元。

  不是忙着新工厂投产,就是准备着新基地动工。截至目前,亿纬锂能有编号的工厂超过了40座。其锂原电池全球领先且连续7年稳居国内第一、消费电池持续引领、动力储能电池位列全球前列。

  产能扩张的背后,是业绩的飞速增长。2022年,亿纬锂能营业总收入363.05亿元,同比增长114.82%。亿纬锂能今年计划完成700亿元,明年有望成为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企业。

  惠州不仅培育出德赛电池、亿纬锂能等本土龙头企业,还引进了比亚迪欣旺达等国内行业前十的企业。其中,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有德赛电池、亿纬锂能、比亚迪电池、欣旺达,还有微电新能源、赛能电池、超聚电池、惠德瑞锂电等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惠州,还有电解液龙头宙邦化工,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龙头科达利,电池制造设备龙头赢合科技利元亨,电源管理系统龙头蓝微电子等一批细分领域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生态圈,形成“电池制造设备—电池材料—电芯—电池系统集成—电池”的产业链。

  产业集群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形态,是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力量,具有成本节约效应、合作效应、创新效应、追赶效应等优势。以德赛电池为例,其和亿纬锂能的位置非常近,双方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亿纬锂能优先向其供应电芯,有效地提升了供应链稳定性。

  近年来,行业人士感受到惠州新能源产业链的日益完善:“能在本地采购到大多数的原材料,省下了不少时间、金钱成本。”

  不久前,惠州35家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成立了惠州新能源产业联盟。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企业将进一步加强供需对接和创新合作,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惠州新能源产业预计今年产值将超千亿元。

  同在仲恺高新区,今年2月,赣锋锂电高端聚合物锂电池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投产。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今年力争实现10亿元产值,计划投资8亿元建一条更高端的叠片电池生产线。未来公司将发挥材料端优势,助力惠州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惠州加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作为产业链上游企业,惠州市宙邦化工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锂电池化学品、铝电容化学品、半导体化学品和溶剂化学品。“动力和储能类产品前景十分广阔。”宙邦化工总工程师王帮应表示,看好行业发展空间,惠州宙邦化工前三期项目已投产,正在建设第四期项目。

  “未来的储能技术将会更加注重研发高效、低成本、安全可靠,实现可持续发展。”行业人士认为,以惠州现有国家级、省级园区为依托,谋划建设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集中度较高的新型储能产业园。

  打造新型储能产业,惠州还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是独特的区位优势。惠州不仅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更有约1.13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相当于广州、深圳、东莞三市之和。此外,惠州土地开发强度接近10%,而周边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已经相对饱和;二是专业的园区支撑。惠州聚力打造“3+7”工业园区,坚持把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集中投向工业园区,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0%以上用于保障工业项目。同时,还有大亚湾石化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两大专业化工园区,有利于发展新材料和电池回收等产业。

  “惠州新型储能产业基础强大。”刘金成建议,惠州出台扶持政策,抓住“风口”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实现城市与产业的跨越发展。

  在动力锂电池精密结构件这一细分领域,科达利在国内市场占比超60%,全球占比达40%以上。在惠州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聂于军看来,储能产业发展正当其时,四川宜宾、江苏常州等城市产业氛围浓厚,建议惠州加大产业宣传力度,比如通过举办高峰论坛、展会等形式营造氛围,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更多人才关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