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Routers配置

竞逐储能赛道 迎接万亿风口

  在“双碳”背景下,新型储能产业迎来“风口”。不久前,惠州召开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座谈会,亿纬锂能德赛电池、赣锋锂电、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等企业和机构代表交流发言,并提出意见建议。

  当前,诸多城市正在竞逐储能新赛道。3月,《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

  在《意见》中,多次提及惠州。经历近30年的电池产业积淀,惠州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善、品类最齐全的产业集聚地。这里聚集起亿纬锂能比亚迪电池欣旺达德赛电池等一批龙头企业,逐渐形成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面对万亿级“风口”,惠州正在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产业能级,新能源电池产业有望今年突破千亿元。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马发洲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梁维春

  统筹:罗锐

  惠州新能源电池产业挺进全国第一方阵

  何为储能?通俗而言,就是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出来。

  “储能在技术上主要分为电、热和氢储能等领域。”行业人士介绍,储能电池是电力系统改革和新能源电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大,动力性锂电池需求量呈现大幅提升。因此,电化学储能特别是锂离子电池成为增速最快的储能技术。

  为了抢占发展机遇,布局储能产业,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动作不断,常州、长沙、佛山、合肥等多地先后发布政策。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一个高附加值的环节。常州市早在10多年前,就布局储能技术研究院,引进动力电池生产及配套企业。如今,常州新能源产业强势增长,产值超5000亿元、整车产销超34万辆,形成“发储送用”生态闭环。

  《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实际上,惠州早已悄然融入全球新能源的产业变革。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惠州吸引了一批外资电池制造企业投资落户。当时,许多知名品牌电池,如金霸王、东芝、GP等均由惠州国企德赛和国外公司合资企业生产的。

  2000年以来,惠州引育了TCL、德赛等一大批智能终端龙头企业。如今,惠州已集聚超110家规上企业,包括亿纬锂能比亚迪电池、欣旺达德赛电池赣锋锂业等行业龙头电池制造企业。同时,还有一批上下游配套龙头企业。

  今年3月,2023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在浙江台州召开。论坛上发布了“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惠州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光荣上榜。当前,惠州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已挺进全国第一方阵,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善、品类最齐全的集聚地,是国内重要的产业基地。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惠州市消费类电池产量13.5亿只;已建、在建、拟建的动力和储能电池项目产能已合计超过60GW,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产值866.7亿元。

  “未来20年,能源电子产业将会是增长最快、发展规模最大的新兴产业,有10万亿级市场规模。”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成表示,能源电子产业将迎来大发展,也将带动人们生活方式、用能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

  打造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