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Routers配置

AI 入侵文娱圈,奋起的“赛博难民”和“阵痛”

由 AI 创作的第一首 " 神曲 " 走红不到一个月,便被唱片公司与流媒体联合抵制下架,这并不是 " 赛博战役 " 的首次打响。

这首名为《Heart on My Sleeve》(《袖上之心》)的 AI 歌曲一经推出,便在 Spotify、TikTok 和 Twitter 吸引到超 2000 万播放量,一众自媒体对其进行二次创作。该歌曲走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创作者—— " 代笔人 " 账号克隆了知名说唱歌手 Drake 和音乐人 " 盆栽哥 " The Weeknd 的声音,并沿用到创作当中。唱片公司很快对其采取法律行动,包括 Spotify、Apple Music 和 Tidal 在内的流媒体平台纷纷撤下该 AI 作品。

反观国内,一方面是 AI 音乐人被 " 克隆 " 得如火如荼,网友们圈地自嗨。B 站上活跃着各类创作内容,AI 孙燕姿版《下雨天》播放超 83 万、AI 许嵩版《Lemon》播放超 20 万,让网友 " 眼前一黑 "、" 这一听就是亲自唱的 "、" 翻唱的歌曲能出几张专辑?"、" 别太离谱 "。

另一方面,AI 技术的迭代致使原画师丢了饭碗的焦虑新闻不断、AI 生成图片获索尼世界摄影奖。行业不得不陷入兴奋与恐慌的双重境地。用很短的时间,AI 迅速入侵到多个行业,企业家们以此展开变革与创新,艺术家们却对此各执己见,这场 " 光速 " 袭来的技术革新当下进展至何种程度?具体到宣发、原画师岗位上,又发酵出怎样的形态?

走红的 AI 音乐创作,

是共创还是恐慌?

面对未经授权的声音使用,海外市场迅速对作出反应。因《Heart on My Sleeve》一歌骤然走红,不少网友称其为 " 高质量单曲 "。代表两位艺术家的唱片公司环球音乐集团认为其 " 既违反了我们的协议,也违反了版权法。流媒体平台应该确保人工智能生成的音乐不会伤害艺术家。"

环球音乐让 Spotify 和 Tiktok 下架,并在公告中表示:你们是想站在艺术家、粉丝、人类的创造性表达这一边,还是站在造假、欺诈、不给艺术家付款、否定艺术家的那一边?

音乐人们的态度则是两极分化,一部分像环球一样对未经允许的版权侵占嗤之以鼻,另外一些音乐人却自愿加入这场大型共创,前提是共赢。音乐人霍莉 · 赫恩登允许公司销售她的 AI 声音使用权,人们只要给钱就能让 " 她 " 唱各种歌。

歌手格莱姆斯在推特表示:只要能给版权费,她很乐意大家使用她的声音。" 如果用我的声音做出成功的 AI 歌曲,那么我要分 50%的版税。这个价格也是我和其他艺术家合作时商定的钱。别担心,请随意使用我的声音。不用担心法律约束。"

反观国内,目前未曾有作为主角的音乐人出现表态,网友们不仅自发性将喜爱音乐人的声音与喜爱经典歌曲做结合,还传授乐迷们如何制作生成这类 AI 音频。但随着大量音乐人的声音被使用,以及克隆音乐人歌曲的传播,未来关于 "AI 歌曲侵权 " 的命题必然会被公开提出与处理。

AI" 代笔 ",背刺原画师

音乐领域之外,原画圈对 AIGC 的争议更剧烈。

互联网公司从事动漫宣发的小梓的公司已经接入了 AI 系统," 但是都是制作方面的事情,目前还没看到实际应用。"小梓告诉娱乐独角兽,当下公司对 AI 的使用更多是在动画制作而非创作上," 因为内容最怕的就是抄袭。"

小梓能明显感知到,"AI 绘画现在的舆情不太好,本质上还是因为‘抄袭’。"

游戏原画师是游戏美术的核心人员,负责设计游戏中的角色、场景、道具等。他们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绘画技巧和美学素养。AI 绘画软件短短几秒钟生成的高质量图像,从效率角度就足以对原画师职业造成巨大冲撞,不少公司更开始使用 AI 绘画软件来辅助或取代原画师的工作,从而缩短开发周期和节省人力成本。

今年早些时候,心动网络创始人黄一孟在 twitter 上爆料," 最近和两个游戏团队聊天,团队一把原画外包公司给砍了,团队二把翻译外包公司给砍了。" 他说,"AI 已经实际开始影响到很多人的工作岗位了。" 有游戏美术外包公司的技术总监也透露,近一个月其所在公司已经裁掉了一半的原画师,因为 " 利用 AI 完成方案,工作效率至少能提升 50% 以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