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Routers配置

P9及以上的人,都具备什么能力?(2)

经常会见到这种场景:某同学准备了很多材料,滔滔不绝地进行汇报,大佬看了一眼就感觉有点不对,多听了5分钟后,实在忍不住打断问了几个犀利的问题,然后某同学就被问倒了…

大佬们善于从非常多的信息里面提炼关键点,抓住事情的主要矛盾进行求证,不会被旁枝末节的东西过多干扰。而很多人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过多纠结,为了心理上的满足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上。

07 对重要细节的关注

很多人可能有个误区,觉得大佬们可能只会做管理,只关注宏观,不了解实际细节,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我看到的优秀大佬,给人感觉是既有清晰的框架蓝图,也有对关键细节有像素级的了解,比如聊到某个业务的一些关键指标和数据变化,有时候大佬都比下面执行的人了解的多。

大佬是通过什么方法去了解细节?常见有两个,一个是每天会看数据,另一是会认真看团队周报,就重要的细节进行讨论和确认。

08 探求“基本原理”

基本每次跟大佬汇报某个项目,都会被问到一类问题:这个事情历史上第一个做的是谁?行业里面经典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举个例子,比如汇报关联销售,可能被问到“啤酒和尿布”,被问到广告行业发展多少年了;比如汇报搜索产品的功能优化,可能被问到google和baidu做搜索的经典方法是什么?

对此,某个大佬还讲过一段话印象比较深,大意是我们大概率不是在做创造性的事情,如果抽象到某个层面,我们做的大部分事情在历史上已经存在过,更高效的方式是先找到对应的理论和先驱,再判断自己该怎么做。

09 有对标竞对的意识

说的是要找到行业里的优秀竞争对手,搞清楚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然后向他们学习。

这也是大佬们常问的问题,也会要求团队这么去做,背后是基于这么一个共识:认为如果有好的竞争对手,分享竞争对手并向其学习,是最快的提升方法,而不是自己摸索。

10 同理心强,用户感觉好

几年前看过一个段子,说的是周鸿祎能一分钟变小白,张小龙5分钟变小白,马化腾1秒钟变小白,他们说的变“小白”,强调的是从“专家视角”切换到“用户视角”的能力。

当时觉得有些扯淡和夸张了,近几年开始发现这个段子讲的还是挺有道理的,大佬确实更具备“用户同理心”,更有“用户感觉”,而且能时刻保持。

做产品和运营有一类现象经常发生,最开始项目启动的时候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发起的,但随着项目越做越多,越来越深入,PM关注点都集中在功能、策略、数据上面去,慢慢忽略掉了真实的用户需求和场景,会忽略做一些调整对用户带来什么影响。这种情况大佬看到了,都会提醒下PM要考虑对用户的影响。

另外,大家都强调数据驱动,什么事都要做个AB做个实验,但见过一些大佬就能在没有数据的前提下,通过基本的逻辑和常识做出正确决策,背后推测有“用户感觉好”的原因。

11 对自己“狠”

“狠”这个词可能有点过,但确实大佬们是真的拼,是真的践行一万小时定律,这种倒不是说一天24小时要坐在工位拼体力,而是对于自己关心的问题能随时在线,随时在思考,看着好像在抽烟聊天,马上就能切换到工作讨论上。

另外,再大的困难,也不设限,不抱怨,不解释,一切精力和时间投入都指向完成目标拿到结果。

12 聪明(算力强)

这个比较看天资了,大佬们确实聪明,算力强,看本科学校就能判断出来。具体表现在几个层面吧,首先是反应快,特别在会议场合,面对一些突发问题能快速反应,其次能延展性思考,基本从一个点就能牵出一个面,最后是语言表达都流畅和精准。

说完了大佬们的12个能力,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有哪些是可以学习的呢?

客观来说,我们很难达到大佬们在这些能力项上的深度,但至少方向是可以学习的,12个能力中,如果按照信息、算法、算力去分类,大部分是偏向算法的,算力可能更看天资(比如第10和第12项),信息和所处位置相关性比较高(比如第4项),但至少算法是可以去刻意练习的,特别是如果有一个好的项目机会,能跟着大佬一起去做项目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学习和精进的。

作者:产品杰哥,微信公众号:产品杰哥

本文由 @产品杰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