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G/3G/4G/5G“四世同堂”,是时候“断舍离”了
时间:2023-05-05 15:0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随着5G商用部署的提速,2G、3G、4G、5G“四世同堂”的局面,为运营商的网络运维、站点资源利用带来诸多挑战,适当的“断舍离”已十分必要。目前,各国运营商已经启动“2G/3G减频退网”工作;今年5月,工信部首次正式提出实施2G/3G退频和迁移转网;近日,3GPP宣布正式关闭此前负责研究2G、3G无线功能的RAN6工作组,这意味着从标准开发层面,“2G/3G退频”势在必行。 2G/3G减频退网箭在弦上,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不断推动,运营商的减频退网工作正在如期开展。那么,该如何保障2G/3G减频退网和业务迁移顺利进行?目前运营商的进展如何?还将面临哪些困难? 减频退网时机已经成熟 与4G/5G相比,2G/3G在资源占用、技术指标、运维成本等方面的不足逐步凸显。对于全球运营商而言,2G/3G/4G /5G四网并存的局面,给5G商用化进程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 今年7月,3GPP在RAN#88e全体会议上宣布正式关闭负责研究2G和3G无线功能的RAN6工作组。这意味着,2G和3G技术将不再开发,业界呼吁多年的2G/3G减频退网一事,从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开发层面已经不再留有后路,移动通信行业将全面进入新纪元。 2G/3G为何要退出历史舞台?中国联通研究院技术委员会主任严斌峰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时表示,这要从技术与资源、网络建设和运维等角度说起。技术和资源占用方面,相对于已经服务了全球二三十年的2G/3G旧技术制式,4G/5G单位比特成本更低、网络速率更快、业务创新可能性明显更多;低效的2G/3G尚占据着不少优质频谱,2G/3G减频退网可以将原有使用的稀缺频段和宝贵资源腾挪出来;网络建设方面,不同网络以及不同厂商的设备占据有限的基础设施资源,比如机房与天面空间、供电容量、传输带宽等,使得建设方案编制难度大,设备选型与组合十分复杂;维护方面,四网并行带来繁重的维护工作量,同时因为系统构成复杂,一旦出现问题,定位流程长、排查环节多、解决起来往往牵一发而动全局。2G/3G减频退网可以使运营商将更多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4G/5G网络建设上来。 相关政策逐渐明朗,同样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2G/3G的减频退网进程。2019年10月,工信部提出我国移动通信的网络面临着2G、3G退网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今年5月,工信部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首次以公开发文形式正式提出2G/3G迁移转网,明确在保障存量物联网终端网络服务水平的同时,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不再使用2G/3G网络,推动存量2G/3G物联网业务向 NB-IoT/4G(Cat.1)/5G网络迁移。 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全球范围内的2G/3G 退网正在进行,各个国家根据自身对通信网络的需求给出了各自的时间表。以德国为例,德国沃达丰、德国电信都在积极推动2G/3G退网。德国沃达丰此前宣布将于2021年6月30日前彻底关闭3G(UMTS)网络,以腾退3G频率资源,重耕给更高效率的4G LTE使用。今年6月12日,韩国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部正式批准韩国运营商SK Telecom逐步停止2G CDMA通信服务。 我国的三大运营商目前尚未正式给出2G/3G 减频退网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但从运营商的动作来看,2G/3G减频退网已经在持续推进中,各方面工作在不影响用户服务和体验基础上进行。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联通从2018年起开始全面推进2G客户向4G 网络的消费升级工作,将采取免费更换手机卡、赠送体验流量、优惠购机等多种优惠措施,协助现有2G客户升级为4G网络。今年4月,中国联通称年内将分区域推进2G/3G 减频退网,降低网络运营成本,重耕频谱资源;中国移动自2019年3月起开始分区域注销TD-SCDMA 基站;中国电信将加快NB-IoT(窄带物联网)、4G、5G 等新型网络的应用。自今年6月起,中国电信云南公司逐步关闭3G-EVDO 数据业务。同时建议还在使用3G-EVDO数据业务的用户选择服务更优的4G、5G 数据业务,尽快到电信营业厅更换升级手机卡或终端。 截至2019年底,2G /3G基站总数约为284 万个,占总基站数约34%。涉及大规模用户和应用的迁移,要做好2G、3G大规模减频退网这场“持久战”的准备。据了解,减频退网工作主要是由运营商来执行,回顾此前1G和小灵通的退网经历,很多时候还会涉及到多家运营商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也就是说,运营商具有共同的目标就显得极其重要。此外,市场化的方式是减频退网推进的核心手段。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手段的作用,以更优质服务、更低廉价格以及产业发展趋势的宣传,处理好用户的关系,并引导用户停止使用旧的服务。 NB-IoT、Cat.1承载业务迁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