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我向政府工作献一策(10)
时间:2023-05-05 14:2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现在广大农村也在大力推动宜居建设,每个村子都建了垃圾统一回收点,这是很好的一件事,可是还是有美中不足的是,垃圾基本上没有人来回收,基本都是就地焚烧,这样下来,每天都觉得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让人呼吸不过来,请总理是否可关注一下这个问题?能否统一回焚烧或填埋,从而真正地保护农村的美好环境! 中国日报网【鲁班大爷2352482】:现在的伐木是成片砍的,商业化的运作是成片直接砍成秃山在种,20年就砍了,40年肥力才能平衡,山越种越瘦,都影响种植户的积极性了,这是林业部门在两会的老议题了。1.对伐木实行配额制。每公顷(足球场大小)天然林只能砍一棵树,低比例地更新森林,日本对森林的间伐保护模式就很好.2对速生的经济林每公顷每年3%-5%的砍伐,不能一下全砍了,20-30年的轮伐可以稳定地供应和更新,出来的才会是栋梁之材,让地得到恢复又可以得到优质的木材。 今日头条【手机用户6061458664】:企业派遣员工能否得到一些保障?我已经在一个企业工作十多年,最近公司开会又换了一家外包公司,需要与原外包公司签离职后再与新外包公司签合同,如果不签新的外包公司,原外包公司称只有保洁职位,所以大家为了继续在原岗位工作,不得不签新的外包公司。这样一来,派遣的员工如果被公司辞退无法享受到自己真正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的赔偿金及工作年限超过10年以上的待遇。 中国网【qiujiu】:离婚后,孩子多数随母亲生活,基于各种原因,要改为和母亲同姓,但公安机关要求必须父亲同意才行。为了维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对此,本人提出如下建议:姓名权是孩子本人的姓名权,夫妻双方只是以父母的名义代为行使。姓名权的构建和行使无疑应当以孩子利益为核心。离婚后,孩子和抚养方生活在一起,孩子利益和抚养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孩子姓名直接关系到其身心健康。若孩子和抚养人姓氏不同,就会受到外界的异样目光或者抚养人再婚后.面临一家三姓的尴尬等。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压抑,不利于健康成长。孩子姓名问题上,不存在夫妻任何一方的自己的利益。抚养人变更自己抚养的未成年子女的姓名,并不侵犯另一方的利益。在我国无法回避的现实是:离婚后,子女多由母亲抚养,母亲为了孩子不受人歧视、快乐成长,想给孩子改姓。而男方多半不同意或为了面子心里同意也不愿意书面配合,这时权利和义务就失去了平衡,于是不公正便出现了。面对这样的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建议公安机关根据抚养方的需求变更子女姓名,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腾讯网【铁杵成针】:单独二胎遇冷,建议全面放开二胎,让非独家庭也能有平等的生育权利,给孩子一个手足的温暖。 今日头条【沙漠之狐15060349】:看病难问题出在制度和民众身上,民众就是特别小的病也要找专家。制度就是设备不均衡,很多检验设备和药品只有甲级医院才有。看病就是挂号-开单检查-再挂号-后期疗程还要挂号药才能开出来。中间各种排队各种等待。一整套下来一个月时间已过,小病都拖成大病了,去过三甲的才知道其中的艰辛。 新浪微博【天佑秦楠】: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依法上网,就应该从遵守“七条底线”开始。所谓“七条底线”,分别是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 中国日报网【紫色偶然2386794】:将技工学校教育纳入国家基本教育行列中来,取消技工学校毕业生在学历上与高等职业院校毕业学生在学历层次的区分,技工学校毕业证书交由教育部颁发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证书。 中国网【子午卯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条[审理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第八条[诉讼权利平䓁原则]民事诉讼当亊人有平䓁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亊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三条“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由当亊人互相质证。未经当亊人互相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2014年7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第二次修订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第六章举报答复,第五十四条“实名举报应当逐件答复。除联系方式不详无法联系的以外,应当将处理情况和办理结果及时答复举报人。”该五十四条规定从证据公正对等方面,从证据裁判方面,从保障和便利当亊人行使诉讼权利方面对当亊人(举报人,实名举报人)存在不公正因素。1.举报人举报贪官腐官的违法、枉法亊实按我国证据裁判原则以证据支持而成立,得到的举报答复内容也应当以证据支持而成立。做为权力至上的官方不可以您举报某的犯罪事实或者您举报某某的违法什么事实结调查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经调查属于.....谎话连篇后,盖上公检法的大印了事。只要不涉及国家密都应当让当事人(实名举报人)知道和拿到举报答复内容亊实的调查经过,是否存在弄虚作假,让举报人知道答复内容中认定事实的证据来源和法律依据,从而保证证据公正的公正和对等,防止官官相互,弄虚作假,腐败泛滥。2.在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方面,因举报答复内容中没有认定事实的证据和法律依据,没有办理的调查过程,无形会因举报答复内容虚假给举报人造成二次蒙冤,又因举报人手里没有实名举报答复内容虚假的证据而继续依法维权艰难,或造成越告越冤的冤案,以致于缠访不休甚至走极端。明说,凡是制造虚假的举报答复的腐官,大都有备而来,根本不会让当事人通过查询、复印拿到有关答复内容所认定事实的相关虚假证据,更何况《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也没有可以让举报人查询复印有关答复内容的证据。这些举报工作规定的缺少並没有体现出民法第八条所说,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律平䓁。反而从某种角度给当事人,尤其实名举报人带去极大的不公甚至难免会出现冤案。3.举报答复对有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的实名举报人和单位,尽量避免对举报人打击报复的途中风险,在举报工作规定里还要强调答复方式必须釆取EMS方式的邮寄方式和别的更安全的方式,杜绝口头、平信、掛号信邮寄,太不负责任,要知道实名举报人举报冒着多大风险,甚至有的不惜株连亲人的生命。总理:基层有些腐官仗着山高皇帝远,顶风作案乱作为,明明知道亊实真相,偏要蒙冤百姓说假话办冤案,为了个人的利益拿百姓不当人,真切盼望来个之不易的此平台能给百姓带来希望和公正。 央视网【墨鱼丸熊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