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Routers配置

俄歐聯合發射火星探測器

無論歐洲還是俄羅斯都沒有成功在火星表面進行過探測活動。如今,利用3月14日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進行的一項聯合發射任務,歐洲空間局(E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希望它們能夠實現自己的“第一次”。

據俄羅斯航天集團公司發布的消息,載有火星“微量氣體軌道器”的“質子-M”運載火箭於莫斯科時間12時31分(北京時間17時31分)發射升空,約10分鐘后該軌道器同運載火箭第三級脫離。預計在經過4.96億公裡的漫長飛行后,“微量氣體軌道器”將於今年10月19日飛抵火星附近。

本次火星探測是兩家航天機構歷史上首次聯手探索火星。該項目分兩階段實施,除發射上述軌道器以外,俄歐專家還將把攜帶火星車的登陸器送往火星,進行著陸考察。

此次計劃名為ExoMars 2016,它包括一架著陸器,將研究火星的沙塵暴,以及一架軌道飛行器,將分析這顆行星的大氣層,包括尋找甲烷。預計軌道飛行器還將為2018年的火星探測任務提供中繼通信服務。

在這一合作項目中,歐空局設計了軌道飛行器和著陸器,而俄羅斯則負責用火箭將它們發射升空,同時還攜帶了一些俄羅斯的設備。軌道飛行器大氣化學組件項目負責人、莫斯科空間研究院Oleg Korablev表示:“這次發射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具有很大的象征意義。它在心理上非常重要。”

歐空局項目科學家、荷蘭諾德維克歐洲空間研究與技術中心Jorge Vago強調:“當我們一同做事時,希望這能夠鞏固雙方的合作。”Vago還將參與ExoMars 2018計劃,這依然是一項聯合項目,並將使整個團隊變得更加緊密。

歐空局於2005年批准了ExoMars計劃,而隨后旋轉木馬般的合作過程最終導致歐洲與俄羅斯聯手,以及ExoMars計劃不尋常的兩階段模式。

這顆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是為火星拍照,分析其大氣成分,協助地面分析火星土壤表層的水冰含量,驗証某些火星著陸技術的可行性,為俄歐下一階段火星著陸考察收集數據。在探測火星大氣時,專家們將著重尋找火星大氣中可能表明微生物存在的甲烷和其他氣體。

按計劃在2018年年初發射的俄歐火星登陸器將配備先進的電子設備、火箭推進器、制導雷達和降落傘。該登陸器將驗証俄歐航天界在火星實施軟著陸的技術能力,並將測量火星表面的大氣顆粒、風速和氣溫。

在相關指標正常的情況下,這台登陸器內的火星車將踏上火星表面。這輛火星車的桅杆式“脖子”上裝有礦物分析儀,車體前部有下挖採樣分析裝置,其機械手上的中子探測器將在行進中考察火星表面下兩米內與水冰含量相關的反射中子,幫助專家據此繪制考察沿途的水冰分布圖。預計整個探測考察活動將持續到2019年。

2003年6月2日,歐空局發射其歷史上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火星快車”號。該探測器攜帶了一個軌道飛行器以及一輛“獵兔犬2號”火星車。最終軌道飛行器取得了成功,而火星車在著陸后便不知所終,再也聯系不上了。

無獨有偶,俄羅斯的火星探測之路同樣也是崎嶇不平的。該國火星96軌道探測器於1996年未能飛離近地軌道。2012年,該國的火星衛星火衛一項目同樣遭遇失敗,最終墜毀於太平洋。而這也是俄羅斯願意與歐洲聯合實施ExoMars火星任務的緣由。參與了上述所有發射活動的Korablev表示,他就像在坐過山車。“我們努力加入ExoMars計劃。”他說,“我幾乎不敢說任何話。”(趙熙熙)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編:楊惠涵(實習生)、馬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