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参与公司事务持有股份为(集团)公司带来
时间:2023-04-06 12:4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默认发布 点击:次
艺人参与公司事务持有股份——论其为(集团)公司带来的影响 摘 要:华谊开创了艺人持股的先例,凭借国内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强大的艺人导演阵容,成熟的运营模式,一举成为中国国内第一家登陆A股的影视文化传媒集团。如今,艺人纷纷参与公司事务,持有公司股份,这样的举措再也不是传媒公司中的罕见案例。华谊公司的上市让李冰冰、黄晓明等一些一线娱乐明星一夜之间爆富,面对华谊的“艺人持股”的方式,有不少传媒公司看到了收益并且进行效仿,也有人看到了其中的利害,TVB大姐大乐易玲则表示不会效仿。 关键词:艺人持股;集团公司;华谊兄弟 明星想要开工作室或者是公司需要有强大的资金后盾,他们需要具有一定的商业头脑以及能成功运作的本事,明星需要将自身的定位从艺人转移到商业上来,这样一来,明星中很多人都会望而却步,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风险评估,没有足够的精力独自维护一个企业。演艺圈的激烈竞争,使得这些表面风光的明星内心缺乏一种安全感,并且尝试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出路。 华谊兄弟集团首先提出了“艺人持股”这样一种运营模式,让签约明星持有公司部分股权,成为了行业中津津乐道的话题。华谊上市之后,大家最关注的还是明星持股,在2007年夏天,王中军和马云在杭州见面,聊天的话题便是关于华谊上市。马云说上市得引进投资人,王中军突发奇想说,“我们公司内部就有不少有钱人啊,虽然相对大老板来说明星的钱少一些,但个个口袋还挺厚实的。既然阿里巴巴可以让员工持股,那明星应该也可以。”于是,华谊上市之后,冯小刚、李冰冰、黄晓明等华谊旗下艺人都各个成了百万富翁甚至是身价上亿,不容小觑。 集团可以说是多个公司的集合,将多个公司联合在一起的,形成母子公司的一个集合体。让明星参与到集团公司的运营中,用心参与各大活动、品牌合作等相关事务,给予明星股份,让他们真正成为集团公司的一员,融入到公司的各项运行中,这样的行为对集团公司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一、以“华谊兄弟”为例,看“艺人持股” 始创于1994的华谊兄弟,通过在业界仅仅几年的摸爬滚打,逐渐成为一个“中国首屈一指的影视娱乐集团”,它所涉足的电影、电视领域,无不取得良好的成绩。 2007年10月,华谊凭借国内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强大的艺人导演阵容,成熟的运营模式,一举成为中国国内第一家登陆A股的影视文化传媒集团。华谊的主营业务包括艺人经纪业务、影院业务、艺人代理服务等,几年来,华谊兄弟对电影、电视剧和艺人经纪这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也取得了业界的认可,王氏兄弟的商业头脑在民营影视集团走远的这条道路上发挥了一定的才能。 “不是PE、VC资金对华谊不感兴趣,而是现在我们不欢迎这种融资方式了。”华谊兄弟公司副总裁兼财务总监胡明指出,虽然私募、风投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但对投资回报的要求也高,而且有时还会干涉企业正常的经营战略[1]。影视文化行业和其他的行业并不相同,华谊兄弟有自成体系的人才管理系统,成立的导演工作室、制片人工作室都是各自独立运作的,对于华谊兄弟来说,他们认识到了其中的区别,让签约艺人持股是华谊兄弟稳定其核心资产的一招妙棋,艺人是华谊的核心资产,是公司发展的根本,可以说艺人的选择决定了华谊的命运。作为公司的签约艺人,华谊兄弟允许旗下经济公司的艺人在公司股票上市之前认购公司原始股,众多艺人也因为这次的原始股认购事件而一夜暴富成为千万甚至亿万富翁[2]。胡明表示,这是该公司在股权结构上的大胆尝试。“这不仅仅是纯粹的财务投资,也是对中国的娱乐市场和消费市场发展前景的认可,艺人持股便是一种内部激励机制的体现。[3]”这是华谊减少人才流失的有效举措。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演艺明星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并不稀奇,他们以自身特有的优越条件,成为了上市公司的稀有人力资源。而华谊兄弟将现代企业与演艺明星,将人力资源与资本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传媒集团(公司)少有的“艺人持股”的投资方式。 传媒的内容产品具有更强的“人性意味”,体现在了由“人” 所主导的文化创造力与艺术表现力上。传媒产品可以通过具象的方式在精神层面上引起受众的共鸣,甚至可以影响受众的价值观念,这种影响最直接的体现便是“明星效应[4]”。而华谊兄弟集团抓住了“人”为发展点,最大价值创造明星效应,从而得到了受众的青睐,其品牌效益在收视与票房上就能够显而易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