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ddos防御

B-21的软肋在哪儿(2)

从模式与经验两方面分析,B-21在未来高强度冲突中更多的应用场景可能并非挂载远程巡航导弹或者高超音速导弹进行防区外打击,而是利用“软穿透”突击打击能力,使用相对低成本的弹药进行临空轰炸,更有利于火力输出。

那么,B-21就没有软肋吗?其实,B-21轰炸机要想躲避探测并不容易,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反隐身能力飞速发展的今天,新一代米波反隐身雷达性能非常出色,具备组织大型中远程防空作战的条件。除了反隐身雷达,大功率X波段雷达、天基雷达、多雷达阵列、红外雷达和量子雷达等多种反隐身雷达探测体系,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正在不断提升。

由于起飞重量较小,航程相对较短,B-21还对加油、预警等保障体系依赖性很高。特别是在面对拥有相对完善反隐形传感器网络和防空体系的大国时,即便提升了隐形能力,B-21也很难在不被发现和拦截的情况下深入对方领空进行轰炸。一旦保障体系遭攻击,B-21作战效能就会大大削弱。

总的来看,B-21的亮相将扭转美国轰炸机部队逐渐萎缩的状态,相较于单价24亿美元的B-2,单价仅为5.5亿美元的B-21在造价、飞行成本和维护保养等方面,都拥有绝对优势。

不过就现役B-2轰炸机而言,美国空军原打算采购100架,但由于成本飙升和安全形势改变,最终仅装备21架,且由于维护工作量大,能随时执行任务的B-2数量更少。美国空军目前计划购买至少100架B-21,并将于2025年开始装备部队,全面取代现役的B-1B超音速轰炸机和B-2隐形轰炸机。

博眼球式的亮相结束了,未来的B-21对美国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的最大价值或在于,通过低成本技术让“美军拥有数量更多且更便宜的隐身轰炸机”。B-21能否顺利服役,既要看之后测试结果,也要看美国空军能否在快速增长的成本支出下生产这种轰炸机,最终造价将取决于空军实际订购的数量,但也不排除B-21会步B-2后尘的可能性。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孙晔飞 周澔霆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12月08日 07 版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报社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返回目录   上一篇

12月2日,美国空军和军工巨头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正式向外界展示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突袭者”B-21。这是自1988年11月B-2隐身战略轰炸机正式曝光后,时隔34年美国空军新型轰炸机的首次公开亮相。从外形看,B-21就是缩小版的B-2,依旧采用隐身设计,预计在2023年首飞,2026年至2027年投入使用。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宣称,B-21的亮相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架第六代飞机首次被公众看到”。该公司甚至将其称为“有史以来最先进的军用飞机”,该轰炸机能够部署核武器和常规武器,有望帮助美国空军“突破世界上任何最严密的精确打击防御系统”。

当前,第六代飞机的定义仍在完善中,美国军方此时将B-21划代为六代机显然有些勉强。由于严控成本,B-21缺乏类似B-2的全球打击能力。正因如此,在设计之初,B-21便被赋予依托军事基地来实现前沿部署和前沿存在,特别是在西太平洋地区优先部署,其针对意味不言而喻。

制造商和美国空军都将B-21称为“飞机技术和发展的代际跨越”。从性能特点上看,B-21在隐身能力、开放系统架构的使用以及跨平台共享数据方面进步幅度较大。

从外观上看,B-21比B-2小了不少。作为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体,B-21采用的飞翼布局与美国空军现役B-2隐身轰炸机非常相似,最明显的不同是B-21只有两台发动机,而B-2有四台。两者的进气道也不一样,针对高空隐身进行优化,B-21比B-2更小更低矮,这意味着B-21比B-2的雷达反射面更小,隐身性能更好。

美国空军将B-21描述为“极低可探测性”设计,超越了F-22和F-35隐身战斗机的“非常低可探测性”。美国《突发防务》网站称,“B-2已经能在几乎没有预警的情况下摧毁敌方领土深处的高价值目标,而B-21采用了先进的表面材料、机身和发动机进气口优化设计,意味着它几乎能实现‘完全隐形’,具备进一步在高风险地区执行打击任务的能力。”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也表示,正在不断推进隐身技术,采用新的制造工艺和材料,以确保B-21能够击败它将面临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系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