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渗透测试

挖掘元宇宙与Web 3的深层联系,究竟谁能勾勒出下(3)

在硅谷有一家知名投资机构,因为它的全名太长,所以人们习惯性把它称为 "a16z",这家全称为 "Andreessen Horowitz Fund" 的投资机构在过去 10 多年里,投出了像 Facebook、Twitter、Airbnb 这样的巨头,甚至在这一两年 Web3 兴起之时,更是押注了不少知名 Web3 企业,诸如 Coinbase、OpenSea、Yuga Labs 等。这家机构的创始人马克 · 安德森在 a16z 创办仅 2 年后,便喊出了那句影响投资圈的一句名言 "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软件正在吞噬世界)"。

而在 10 年后,Y Combinator 中国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现任奇绩论坛创始人的陆奇同样接棒了这一理念,他在 10 月 29 日,奇绩创坛举办的 2022 年度分享活动《前沿科技创新创业趋势分析 ( 2022 ) 》中再次表达了 " 软件将会吞噬世界 " 这一观点。陆奇在论坛上强调,技术的本质就是组织信息去转化能源,改变自然现象,满足人的需求。

这里所谓的 " 组织信息 ",翻译成技术语言就是 " 可编程 ",也就是说一件事可以用编程解决,就意味着它也可以用软件驱动。安德森在 10 年前喊出的口号,在 10 年后的今天反而愈加被证明是正确的方向,因此不断被人所提及,甚至成为了创投圈的 " 至理名言 "。那么当我们谈论 Web3 与元宇宙的关系时,为什么要谈论这一话题?

3. Web3 是骨架,元宇宙是身躯

前面我们提到 Web3 本质还是互联网的一个发展阶段,而互联网的逻辑大部分都是安德森所提出的软件逻辑,当然网页也可以归类为广义的软件,所以衍生来说,互联网的重要基础就是代码构成的、可编程的工具

Web3 所追求的更安全、更隐私和更便捷的理念最终会落到代码层面,不管是用区块链的方式,还是隐私计算的方式,本质都是让原本需要人为控制或决策的流程变成代码执行。这是 Web2 到 Web3 的升级和演变,而区块链只是让代码变得更安全和更符合 " 可编程 "。

因此,Web3 的产品更多是在信任层面来让原本互联网的产品变得更加安全可靠,这也是为什么 Web3 的软件大部分和 Web2 时代的众多软件呈现方式大差不差,因为它没有从 " 容貌 " 上改变什么。

但元宇宙不同,如果按照当下对元宇宙的定义来看,3D 化是元宇宙的重要构成,先不说其他逻辑,就 3D 化一点,就已经脱离了当前互联网的形态,尤其是体验环节。因此元宇宙给互联网带来的变化是形态和感知的改变,而不仅仅像 Web3 一样从底层带来 " 去信任 " 的逻辑。所以,我们对 Web3 与元宇宙的关系描述来说,二者不应该是一种对抗,也不会是谁包容谁,更应该是融合发展的状态。

从技术构成来说,前者是互联网的新骨架(数据),后者是互联网的新身躯(体验),而两者的融合或将是互联网的下一代形态,只是从软件的角度来说,它俩依然离不开安德森的投资定义,这也是为什么 a16z 同样会下重注在元宇宙方向的原因。

不过,就目前 Web3 与元宇宙的发展来看,还远不到二者融合的时刻,相反是各自独立在生长,因此一部分人会觉得两者似乎没有太多交集,原因就在于此。毕竟二者发展依然处于早期,远谈不上融合,只是 Web3 从产品发展来看已经领先元宇宙产品形态好几年,这点我们从 Gartner 发布的 2022 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也可以看出。

挖掘元宇宙与Web 3的深层联系,究竟谁能勾勒出下

那么,既然我们谈到了二者会是融合发展的逻辑,那么最终当 Web3 与元宇宙融合之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体验?

四、下一代互联网究竟会是什么样?

当我们提到元宇宙未来形态时大部分人可能会用著名电影《头号玩家》来描绘,虽然现在我们距离电影中的 " 绿洲 " 还相差甚远,但看过电影的朋友或许会对其形态印象深刻。而在元宇宙的描述中还有一部更为经典的电影,也就是《黑客帝国》,但不同点在于《黑客帝国》的形态比《头号玩家》更为终极,直接跳过了身体控制,变为意识形态下的脑机融合,显得愈加瘆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