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渗透测试

元宇宙:敞开的可能性

原创 复旦人周报 复旦人周报

“元宇宙”(Metaverse)一词,入选《柯林斯词典》2021年度热词;同时入选“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元宇宙一词最初源于1992年美国科幻小说《雪崩》(Snow Crash)中。这部小说描绘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数字世界。现实世界中的人在其中都有一个虚拟分身,人们通过控制这个虚拟分身来实现在数字世界的生活。

2021年3月,元宇宙概念第一股Roblox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8月,字节跳动斥巨资收购VR创业公司Pico;脸书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 将正式更名为“Meta”。2022年1月微软宣布收购美国游戏公司动视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收购将加速公司在移动、PC、主机和云游戏等领域业务的增长,并为元宇宙提供平台基础。

面对“元宇宙”这一复杂庞大陌生的概念,我们如何从不同领域来理解它?“元宇宙”的实现需要哪些技术上的支撑和突破?资本对它的追捧是否只是商业骗局?或许更为重要的,我们究竟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兴技术渗透于作为人的存在之中?

首届“复旦通识月”系列活动即将落幕,在“科技与人类未来”的主题下,“元宇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词。我们采访了大数据学院青年研究员陈思明、经济学院讲师方钦和新闻学院教授孙玮,从不同视角出发,探讨“元宇宙”这一话题。以下是复旦人周报和他们的对话:

编辑 | 范潇行 李蔚怡

记者 | 吴萌萌

01

什么是元宇宙?

周报:如何理解“元宇宙”的概念?

陈思明:元宇宙是现实世界与数字孪生技术(以数字化的形式对物理实体过去和目前的行为或流程进行动态实时的可视化呈现呈现)构建出的虚拟世界相融合,从而形成的一个虚实交融的世界。

方钦:如今被行业热捧的元宇宙这个概念——而非当年科幻小说中描绘的那种设定,从技术进步角度而言,是IT产业一次“卷得不能再卷”的求生之举;从商业运作模式的角度来说,至少从短期来看,则又是一场效果远超预期的概念营销。

孙玮:元宇宙将成为一种新的媒介方式。它有以下三种特点,一是多重感官的,原来文字是视觉的、广播是听觉的,而元宇宙能够调用人的视觉、味觉、嗅觉等全方位的感官知觉。第二是实时的,能够在当下发生交往互动。最后,它是沉浸式的,人在这种媒介中感觉到周围的环境就是很真实的环境。

| 元宇宙的初步实现目前需借助可穿戴设备 / 图源:视觉中国

02

技术支撑:关键的三层

周报:元宇宙需要哪些技术作为支撑?

陈思明:元宇宙所包含的技术要求主要分为三层。

底层是网络技术,包含5G技术,区块链技术,加密技术等等。元宇宙的基础是通过网络提供的共享的数据、共享的计算和共享的宽带,从而扩展我们在虚拟世界中能够共同完成的事情的范围。没有网络化,没有社交,若只有单独的个体,就不会存在所谓的元宇宙。

| 元宇宙的关键词 / 图源:Roblox发布会

中层是虚拟现实技术,包括VR、AR、MR、XR等,可以提供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桥梁,无缝衔接现实与虚拟。

上层是各类应用场景,比如游戏、线上协作办公等等。它们都是一些具体的场景,需要具体的不同技术来搭建。

| 自动驾驶的数字孪生可视化,元宇宙的“初级形态”/ 图源:陈思明老师

周报:现在的技术发展能否实现扎克伯格对于未来10年,让元宇宙覆盖10亿人的假设?技术突破可能遇到哪些瓶颈?

陈思明:能否实现我们现在没办法预测,但是可以有对未来的展望。现在技术领域关键的问题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是VR、AR设备有关的技术。一方面是设备重量上的问题。它的重量会影响到我们使用时候生理上的体验。设备不断变轻是现在的趋势,我做研究的时候用VR眼睛Hololens二代只有五百多克,但是戴久了还是会晕。另一方面,设备的计算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地提高,来满足超高清的实时交互。

| Hololens二代 / 图源:陈思明老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