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平安鼎” 西安打造全国最具安全感城市
时间:2019-01-04 01:2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公安民警守护古城平安(资料图片) 记者 王旭东 摄 “明厨亮灶”让食品安全看得见(资料图片) 记者 雷伟东 摄 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资料图片) 记者 雷伟东 摄 “雪亮工程”成为守护古城平安的“科技利剑”(资料图片) 记者 王旭东 摄 建设平安西安,打造全国最具安全感城市,是全体西安人民的心愿和期盼。我市以“平安地图”为抓手,创新“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西安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平安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养一方山水是我们的政治责任!要扎实开展争创‘平安鼎’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西安,打造全国最具安全感城市。”2018年7月2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委建设平安西安领导小组组长王永康在建设平安西安、开展争创“平安鼎”活动动员部署大会上这样说道。 平安西安建设从此迈向更高水平和新的阶段! 层层签订“军令状” 全市争创“平安鼎” 在千年古都厚重的文化底蕴中,“鼎”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以鼎之厚重、大气和深刻寓意,表达对平安西安、长治久安的美好寄托,是市委、市政府的政治承诺、责任担当和使命所系。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西安、开展争创“平安鼎”活动,是深化平安西安建设的重要内容。旨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保障社会秩序稳定、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西安,打造全国最具安全感城市。 2018年7月23日下午,西安市委、市政府与各区县、西咸新区、开发区签订了《“建设平安西安、开展争创‘平安鼎’活动”2018年度目标责任书》。通过在维稳信访、社会治安、生产安全、食药安全、环境安全、网络安全、法治政府建设等多领域展开工作,着力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着力打造公平开放的营商环境,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着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平安”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构建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工作格局;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有利于促进各职能部门树立新理念,研究新方法,探索新途径,着力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实际行动,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需求。 革故鼎新,鼎盛兴旺,西安从此迅速掀起平安建设热潮,为西安追赶超越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大数据建设”服务实战 社会公共安全不断向好 放在楼下的电动车没了、手机被盗、车内财物不翼而飞……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案件,却影响着市民安全感、满意度。 2018年4月起,西安警方对侵财类案件不再设门槛,在全国首家取消刑事侵财案件立案下限数额标准,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每起侵财小案都当作“大案子”来侦破,试图通过一件件小案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去年以来,全市入室盗窃案同比下降27.2%,破案同比上升13%,盗窃电动车破案同比上升28.4%;“两抢”接报警379起,同比下降55%,深挖破案397起,破案率105%,实现“双抢”150天零发案,群众安全感显著提高。 高科技也不吝向小案投入。去年,西安警方推出一款“机不可失”APP深受市民欢迎。市民下载安装后,可以对家中的贵重物品在网上报备,一旦丢失,可实现一键报警。公安机关对于查获的疑似物品或是起获的涉案赃物,通过后台数据库进行信息比对,能够迅速验证物品属性是否涉案,并查找到物品失主。投用以来,“机不可失”APP共入库涉案物品信息1.2万余条并全部备份,收到线索举报755次。 与此同时,全市掀起了一场识黑恶、扫黑恶的全方位“大扫除”。通过在重点地区、行业、领域重点突破,深挖彻查“保护伞”等做法,我市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嚣张气焰,除恶务尽。截至2018年12月21日,全市共办理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案12起,打击处理组织成员201人。在侦恶势力犯罪集团18个,刑拘215人。打掉涉恶团伙75个,刑拘420人。侦办涉黑涉恶类案件1871起,打击处理2470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