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地市报突围之道(2)
时间:2022-11-26 01:0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插件 点击:次
与新媒体的融合,仿佛已成为传统报人的一个梦靥,因为始终没有找到清晰的路径。究竟应该一个集团一家网站,还是各报都有网站?手机报、网站、户外视频、移动阅读终端……花样繁多、变换迅速的终端是否都要上马?网站应该做新闻还是做服务,不做新闻的网站还是媒体吗?报网之间如何融合,集团各部门之间如何减少摩擦?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困扰着传统报人,使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向前摸索,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也不例外。 1.一报一刊一网。过去十多年,无论是省级报业集团,还是地市报,在发展网络方面,通常是采取走集团办网的路子,即整个集团多家报刊共同支持办一个新闻网站。这一模式有其优势,即集中人力物力寻求突破与成功,但劣势也明显,内部人之间的摩擦与利益分配矛盾不可避免。因此,近年来一些媒体集团也在尝试走出更丰富一些的报网发展模式。 目前,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提出的发展方向是一报一刊一网,即在集团原有无锡新传媒网的情况下,《无锡日报》《江南晚报》《无锡商报》这三张报纸分别再建立自己的网站。目前,《江南晚报》已经建成了江南晚报网,并且拥有《秀江南》杂志、手机报、《e江南》和《江南拍客》电子杂志、iPad移动阅读终端和三家公司等多元化发展平台。马汉清介绍说,在网站名字的选择上,为什么要叫江南晚报网,其实是为了借用报纸原有的品牌影响力,正如《纽约时报》的网站就叫纽约时报网。正因为有此转承,江南晚报网第一年投入50万,但收入却达到100多万,商家看中的就是“江南晚报”四个字的品牌保证。 《无锡商报》也在筹备自己的网站,马正红表示,新的网站将会采取股份制模式,为了与集团其他网站差异化竞争,新网站业务将不会是单纯的新闻网站,而是新闻网和中介服务网络的结合。此外,《无锡商报》还主办《今商圈》杂志,也是采取股份制,虽然目前只有两个采编人员,但当年成立就实现了营收持平。 《杭州日报》采取的发展模式是“一报一网一公司”,马正红认为这一模式也适合无锡日报报业集团,这样内部报纸之间可以竞争也可以合作。人员上可以不用增加太多,大部分是报纸的编辑记者兼职在做。“以一家报纸为龙头来做全媒体是可行的。”马正红说,但以整个集团为主导,则麻烦很多。 2.再造流程。报网融合难,是传统报人的共识。但究竟如何解决,则莫衷一是。根本原因还在于,没有看清报网难以协调的根子在于两种媒体的生产方式不同。有报人说,报人办新媒体,如果不更新观念、转换思维,不可能成功,这说到了点子上。 马汉清认为,报网融合不能单一理解,比如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对上海世博会的报道,虽说是全媒体报道,但实际仍然是晚上发稿,而不是滚动发稿。“关键是生产、组织方式的问题,要向新媒体靠拢。”马汉清说,“报纸的生产、组织流程需要再造,记者独立为战”。 在这种情况下,媒体把关人如何把关?整个流程如何运作?马汉清表示,报纸生产思维和流程需要转变,但对地方媒体而言,需要一个痛苦的磨合过程。 新媒体背景下,受众在变化,报纸必须顺应这种变化,并作相应改变。《江南晚报》的改变包括:专副刊组稿大力依靠网络,充分发掘优秀的博客写手;每个记者都有紧盯知名论坛的分工,以发现最新线索;标题语言受网络影响,文体向网络靠拢;每周都有一个报网互动版,不定期推出民生调查版面;发行借助网络,给订户发放会员卡,但需要到网站登录信息,这有利于报社收集读者信息,为进一步开发作积累;从考核方面向新媒体倾斜,编辑记者个人微博被晚报网站转载的,每条给予20元奖励,等等。 “传统媒体生产要和新媒体捆绑起来。”马汉清说。 3.新媒体也有区域限制。从技术上而言,新媒体突破了地理阻隔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但实际上大多数新媒体仍然会受到地域的影响,因为很难有一种产品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新媒体也有个区域性的问题,不可能都是全球性媒体。”马正红说,《无锡商报》的网站正在努力争取阿里巴巴、淘宝、当当等网站在当地的落地经营,即物流配送。同时,《无锡商报》有个“网购”版,可以做著名商业网站的地方版。 与无锡新传媒网地方新闻门户的定位不同,江南晚报网的主打内容是民生、美食、时尚,这实际上走的是地方服务的道路。在全国性新媒体的压力下,地方门户走了十多年的路子没有走通,也许正如杭州19楼的成功一样,抓住地方特色和需求的路子虽然不显眼却是一条大道。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家电智慧生活频道
- 下一篇:女主儿子是天才黑客 女主儿子是天才黑客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