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鐵競爭正在演化為一場新型“貨幣戰爭”(3)
时间:2022-11-14 12: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插件 点击:次
一家高鐵整車制造企業技術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出口產品不少,但其中的零部件、設備仍然使用歐標居多。另外,一些國家和地區還自設標準,如巴西、阿根廷,美國、澳大利亞等。這些情況,對中國鐵路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帶來了很高的成本和困難。同樣一個部件,因為目標國的標準不同,企業不得不反復試驗、設計、更改、制造,無形中增加了成本。 中國企業按照國外標準生產,還導致利潤流失。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行業一些企業做某國"出口單",很多零部件的生產都按照某國標準。如此一來,不僅圖紙按照某標,連采購的螺栓、螺母都要從某國購買。即使有的國產鋼材實際已經超過某標要求,但由于和某標不通用,生產商最后還是去買某國的鋼材。 因此,看起來中國企業中標某國項目,但實際上很多材料和部件都進口,西方一些公司向中國出口材料和部件賺取豐厚利潤,中國企業末了只賺了"吆喝"。 王春生等專家認為,隨著中國高鐵技術的進步,中國高鐵的許多標準在達到甚至超越國際標準。同時,中國幅員遼闊,各種地理環境可以進行高寒車、高原車等車型的試驗。現在的關鍵在于把技術形成體系,進而把體系上升為標準。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車旗下株洲研究所總經理丁榮軍介紹,隨著中國軌道交通市場的拉動和運營經驗的積累,國內企業在很多技術領域相繼取得了重大的技術突破,已經在直線電機、能量儲存系統、無線重聯系統、車載多媒體系統等領域爭取到國際標準的制定權,實現了由參與到主導的突破,借助于國內專家資源,將國內的技術現狀和水平反映到國際標準中,增強了國內企業的產品的競爭力和話語權。如中車株洲所已拿到了11個國際標準的制定權,同時參與36項國際標準的制定。 "從這一點看,中國標準在世界舞台爭一席之地,完全事在人為。"丁榮軍院士說。 2015年2月,中國高鐵技術的首個國家標準《高速鐵路設計規范》正式實施。隨著中國標準動車組的下線,"中國標準"有望跟隨裝備"出海",而"為世界所用"。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宗義等人認為,未來在鐵路領域把中國的標準變成世界或者海外"局域"的標準,當從如下方面入手。 一是要在技術上不斷創新,降低成本,優化結構,特別是提高關鍵零部件、材料的生產工藝、水平,增強產品競爭力;二是提高高鐵產品后續的基礎設施維護、車輛產品零部件售后服務水平和本地化生產,將中國高鐵的標準在當地生根發芽;三是逐步扭轉國內高鐵領域標準制定從業人員、行業協會的邊緣化地位,提高整個行業的標準化意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