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慈善与商业融为一体,丁当详解平安人寿“慈
时间:2018-11-22 01:4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让慈善与商业融为一体,丁当详解平安人寿“慈善生态圈”商业模式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即“信心”二字。作为经济发展助推器、社会稳定器的保险业,亦定力前行。 近日,中国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当在出席活动时公开表示,对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充满信心。谈及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国民经济发展生力军的民营公司时,丁当表示,国家发展仰赖公司发展,公司是国之重器,要坚守公司核心价值,探索新商业模式。 丁当表示,公司有好公司、坏公司和伟大公司之分,一家公司不但要追求从小到大,从大到好,更要追求从好到伟大,要成为百年老店。迈向伟大的公司,必须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必须时刻如履薄冰,全力以赴投入技术或者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创新。据了解,此次,丁当也首度披露平安人寿“慈善生态圈”商业模式。 两大指标,透视“好公司”平安人寿 丁当认为,好公司创造“薄价值”。“薄价值”是指公司驱动人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实现企业的运转,通过产品或服务满足目标客户的基本需求。在他看来,好公司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实现公司的经济效益;二是永不作恶。 按照上述标准,平安人寿无疑是一家好公司。 首先,平安人寿盈利能力强劲。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按执行修订前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平安人寿净利润达551.69亿元。 事实上,平安人寿一直以来都是保险业中的盈利标杆,近几年来,平安人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11年至2016年,净利润从107.1亿增长至244.44亿。2017年,调整统计口径后,平安人寿实现净利润347.32亿元,同比增速高达42.1%。 驱动平安人寿盈利能力持续高增长的,是新业务价值的不断攀升。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554.25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第三季度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0.9%,增幅较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持续优化。 其次,在“永不作恶”,即合规方面,平安人寿更是位列行业“第一梯队”。近年来,平安人寿在监管风险综合评级中持续A类,在2016年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SARMRA)评估中成绩优异。 从“好”到“伟大”,平安人寿追求创造“厚价值” 平安人寿的目标不止于此,“通过不断变革、不断创新,开拓新的市场、发展新的业务,公司可以实现永远基业长青”。 从好公司到伟大公司,首先要转变的,便是从创造“薄价值”到追求创造“厚价值”。“极少数‘好公司’追求创造‘厚价值’”,丁当解释道,所谓“厚价值”,就是一种可持续性的、有意义的、可增长的价值。 细分来看,首先,价值将从单向的线性创造方式进入可循环方式,即价值在生产和消费后仍然存在,客户购买产品后,并不会被弃之不顾,而是以各种方式保持与客户的粘性,为客户提供服务,实现可持续的沟通;其次,价值被赋予意义,即能为他人、为社会带来更好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第三,厚价值是可增长的,在让股东赚到利润的同时,公众、社会、环境都可以从中获益,而不是零和游戏,即自身的发展,同行业进步、公众获益融为一体。 “在这种创造‘厚价值’的商业模式下,公司的竞争不再是为了构筑壁垒和准入规则,而是为了创建更美好的社会”,丁当认为,这种商业模式在文化理念、生产方式、市场定位、竞争方式及产品供给方面,都与以往完全不同。 “每家公司都有机会迈向伟大”,丁当强调。对于如何迈向伟大,丁当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一家企业如果要成为一家好公司,并持续运营下去,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商业定位,为消费者提供实用性的社会价值;其次,如果希望实现持续性、超越性的发展,迈向伟大,则必须在自己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用心找到一种“厚价值”的模式——这种模式通过某种附加在产品和服务上的“善意”,带来实用性之上的、更广义的价值输出,即对员工带来了好处,也对顾客、社会带来了好处。 “慈善+商业”,平安人寿“生态圈”模式首揭面纱 战略先行,“好公司”平安人寿正逐步开启向“伟大公司”转型的探索之路。 丁当坚信,中国经济走到今时今日,迈入了新时代,过去以损耗资源、破坏环境包括破坏社会价值观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不具备可持续性。要实现公司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和永续经营,必须主动去创造一种对客户、社区、社会、环境乃至后代都是友好的商业模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