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花边资讯娱乐

央行正在警惕大型科技公司风险?这场会上,两位央行官员同时发声BigTech监管套利

  央行正在关注Big Tech(大型科技公司)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11月17日,在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和金融城联合主办的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会“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上,CF40特邀成员、央行国际司司长朱隽和CF40成员、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同时就Big Tech发表主题演讲。在肯定大型科技公司涉足金融领域提高金融体系效率的同时,两位也指出,Big Tech存在不公平监管和监管套利现象,对金融稳定也带来了挑战。

  例如朱隽指出,虽然金融科技公司也像传统金融机构一样提供期限转换、信用转换等服务,但是它不像传统银行业一样,需要满足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要求。今年在欧洲推出了开放银行业的规定,要求银行分享金融数据,而这个要求并不适用于Big Tech公司,这就使得后者在获取和分享数据方面和银行享有不对等的监管待遇,从而产生监管套利,获得竞争优势。普遍认为这种竞争优势下的科技创新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徐忠则指出,Big Tech公司的强势地位有可能扭曲其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例如,最近一些调研发现,电商平台有不断拉长应付账款周期,加剧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电商平台的收费项目也会加大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可能非正常的增加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为电商平台的金融业务创造需求。在极端的情况之下,小微企业可能落入电商平台的金融陷阱。

  以下分别为朱隽和徐忠在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的演讲实录。

央行正在警惕大型科技公司风险?这场会上,两位央行官员同时发声BigTech监管套利

 

朱隽

  朱隽:我给大家汇报一下近期国际上关于大型科技公司和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体系的影响观点综述。

  科技公司凭借技术优势提供金融服务产品,进入金融服务业,创造的新的业务模式,技术的外部性和规模效应容易催生大型的科技公司,也就是现在讨论的比较热烈的Big Tech。其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吸引了大量的客户,一方面为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提供了机遇、引入了竞争,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发展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监管当局在竞争与公平、效益和创新方面面临一系列的权衡,我主要分三个方面来讲述:

  一是Big Tech进入金融业引发各界关注。近年来不少大型科技公司进军金融业,全面开展金融业务。在国内有著名的阿里和腾讯,他们在网商平台、社交、游戏等主业积累大量的客户,以支付服务为入口涉足金融业,形成整个金融业务的链条。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和腾讯直接或者间接拥有支付、银行、征信、基金、小贷等等金融业务牌照。在国际上,亚马逊也搭建了金融业务的生态系统,它几乎囊括了支付、贷款、保险、支票、账户等银行的业务版图。大型科技公司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组织都对其发展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金融科技发展既给金融业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这些机构认同大型科技公司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金融业带来了创新,如果把他们应用于信贷市场,能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新的资金来源,有助于提供金融业的效益和质量,同时促进普惠金融。另一方面,Fintech也让金融面临挑战,可能面临信用风险、系统性风险,还会带来新的信息安全的风险,还有原来没有面临过的监管套利的风险,从而威胁金融稳定。因此,各国际机构纷纷建议,在监管方面适应创新的需求,要与时俱进。主要体现为加强对金融科技实体及其活动的监管,强化风险监测,强化监管的国际合作和协调,减少监管套利。

  G20普遍关注技术影响,认为技术进步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但也会对个人、企业乃至政府带来转型和长期的挑战。有观点认为,科技行业具有“赢者通吃”的特点,这个翻译不是特别确切,不仅不利于塑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也使经济活力下降,甚至还会导致财富集中,加剧不平等的现象,近两年国际上兴起的民粹主义和科技进步有直接关联,因此G20建议,确保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和红利能为国际社会广泛分享。

  二是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业的影响。金融科技尤其是大的金融科技公司在技术、信息、营销和规模方面具有多重的优势,对传统银行直接构成竞争。在信息上,Big Tech不但依靠社交等产业,采集大量银行业无法获取的数据,还能不断拓展新的数据来源,通过整合数字化的信息,其利用大数据的技术分析客户偏好、习惯和需求,进而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相比之下,传统银行的客户规模和产品种类有限,汇集利用信息的能力较弱。此外,一般来说,监管当局都会要求银行披露有关业务信息,而Big Tech并不受此限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