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国企应收账款管理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18-11-12 12:0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原标题:强化国企应收账款管理 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国有企业应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应该在加强债务杠杆约束、降低杠杆率、确保资金安全、加速资金回笼、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敢于担当和有所作为。此时,应收账款管理是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增强实体经济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基础性工作,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原因在于,应收账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账面利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则意味着其盈利质量不高。 基于近期调研中的观察,我们发现,部分国企存在应收账款随营收增长而过度增长的现象,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应收账款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从积极方面来看,可以增加销售,减少存货;但使用应收账款的负面作用也比较明显,发生了应收账款,就意味着企业有一部分资金会被客户占用,显然,企业持有应收账款是有成本的。最近几年,部分国企的应收账款呈现出如下典型特征: 一是应收账款的规模不断增大。近年来,应收账款规模不断增大已经成为困扰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随着整体宏观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增速的放缓,这一问题以更加严峻的形势加以显现。在部分国企中,应收账款余额的增速甚至远远超过了营收的增速,这表明企业的应收账款质量没有明显改善,风险持续累积并不断上升。 二是应收账款在主要业务板块的占比偏大。在部分国企的主要业务板块中,应收账款余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过大,其增速明显超过了主要业务板块的收入增长,而且经济越“实”,越偏向大型机械设备、基建等“实体”,则应收账款余额的增长就越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随着当前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向平稳转变,实体经济所赚的钱,有相当一部分是以“白条利润”的形式体现的。 三是部分国企的应收账款账龄偏长。应收账款的账龄越长,其成为呆账、坏账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虽然多数国企的应收账款账龄基本上均在三年以下,但个别企业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余额仍占不小比例,而事实上逾期一年的应收账款就有很大可能演变成为坏账。相应地,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大小,会对企业(特别是应收账款规模较大企业)的盈利带来直接的重大影响。调研发现,有的企业坏账计提比例偏低,比例设置不够合理,其对坏账风险的预估明显不足。 导致应收账款余额过大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既有宏观制度层面的因素,也有微观企业层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都对应收账款的不断形成和积累产生较大影响。具体来说: 一是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在商业信用授信时,主要是基于购货人的还款能力、财务状况、诚信情况等做出决策,而这都要求有一个健全的征信系统。但当前的社会信用体系,特别是商业信用体系尚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企业在商业信用授信决策时,通常还是凭经验、关系以及公开的信息进行决策,其对被授信人的还款意愿、还款能力、财务状况、诚信历史等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这增加了产生呆账、坏账的风险。 二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宏观经济的景气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当前正处于经济增长由高速到平稳的转折期以及供给侧改革的深化期,这种相对紧缩的经济形势必然会对实体经济的应收账款产生明显影响。 三是市场竞争加剧。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赊销是扩大销售的主要手段之一。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往往以赊销方式招揽客户,而购买方又会将赊销视为一种无息或低息贷款,并没有充分考虑自身是否有足够的偿债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应收账款随营收增长而快速增长,甚至超过了营收增长速度就不足为奇了。 四是下游企业拖累。部分国企的应收账款余额居高不下,还与细分市场上的需求变化密切相关。据Wind数据库显示,在近年来应收账款周转率最低的前十家上市公司中,机械设备行业要占到一半;而机械行业的应收账款余额偏高,与其下游产业的需求变化密切相关,房地产调控、大型基建工程项目减少、相关产业政策发生变化等因素导致对机械设备的需求明显下降,而且客户的回款速度和还款能力也明显放缓。此时,机械设备企业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只能采取低首付的商业信用销售方式,进而累积起偏高的应收账款余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