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热血边关”网络媒体国防行】中工网系列报道之十三:空军漠河雷达站官兵的白桦情结(图)
时间:2018-09-28 06:1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走进热血边关”网络媒体国防行】中工网系列报道之十三 空军漠河雷达站官兵的白桦情结 漠河是“走进热血边关”网络媒体国防行东线的最后一站。从机场出来,仿佛就跌进了白桦林的怀抱。据介绍,往年到了这个季节,漠河已经开始降雪降温。可采访这两天,天儿却好得出奇,白桦林在蓝天白云阳光的映衬下,绘制出一幅祖国北疆的深秋画卷。 通过参观空军漠河雷达站营区、阵地和荣誉室,参加“英雄林”入林仪式,采访一线官兵,与他们共度中秋等环节,空军漠河雷达站官兵的形象逐渐丰满、清晰。他们就像一片片挺拔的白桦,坚韧地驻扎在祖国的高寒边陲,用默默奉献的精神和乐于助人的行动,谱写了“创业、战斗、奉献、追求”的强军战歌,并把这种品质以播种的方式,一代代传递下去,撒向祖国的大江南北!
空军漠河雷达站白桦创意作品、连队人物景色等拼版照片 坚韧 白桦喜欢阳光,生命力强,在大火烧毁森林以后,首先生长出来的经常是白桦。 空军漠河雷达站地处雄鸡版图最北端,驻守祖国“北天门”,该站党支部始终秉承“最北最寒最坚定,练严练实练金睛”宗旨,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10次。 走进空军漠河雷达站荣誉室,如同穿越时空隧道,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实物模型,无声地向我们讲述先辈们铁心向党、无私奉献、坚韧拼搏、奋勇向前的历史。1952年初,连队曾担负重要对空警戒侦察任务;1973年7月,因时局需要从杜鹃花盛开的鸭绿江畔调防到“中国最北”“中国最冷”的大兴安岭无名山头,爬冰卧雪,人挑肩扛,仅用3个多月的时间硬是把数百吨的物资运到山上,按时投入战斗;1987年5月,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罕见的森林火灾,在熊熊烈火考验面前,全站官兵誓死坚守岗位,一边保障空情,一边与火魔斗争,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上级表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站组建以来,尽管主官换了一任又一任,但建设过硬战斗堡垒,带领官兵续写辉煌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班子作表率,党员走在前”的优良传统,激励了一代代官兵。2015年冬,连队供水泵突发故障,支部一班人冒着零下40度极寒冲在抢修一线,许多官兵主动加入,狭窄的操作面卡破了他们膝盖和手的皮,鲜血与衣服和手套冻在一起,经过众人长时间的努力,才得以完成抢修。 奉献 白桦树是森林生长的“先锋部队”,它的落叶为其它树的小苗提供营养和防寒保护,当别的树种慢慢长高,白桦树会慢慢死去、腐烂,成为它们的养料。 走进空军漠河雷达站,随处可见白桦的身影:荣誉室里白桦制作的大型壁画、连队宿舍里20幅树皮创意作品、山坡上草地间的白桦护栏……“你认为白桦树代表什么精神?”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向指导员程龙提出这个问题。他稍作思索,然后回答:“奉献。”这里的官兵不就像白桦树一样,将青春、热血和坚守留在边关,用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的决心,守卫着祖国的北大门吗? 雷达阵地的一片松林中,高高耸立着七棵百年古松,它们虽经过1987年的烈火洗礼,却如同卫士般巍然屹立,成为一代代官兵扎根北陲、奉献军营、苦练打赢本领的精神图腾。在“七颗松”的阵地上,连队还建起英雄林——凡获得师级以上表彰的官兵都可以在这里认领一棵松树。 9月24日,连队为四级军士长郭平举行了“英雄林”入林仪式,网络媒体国防行的采编人员们有幸见证了这神圣一刻。郭平之所以能够入“英雄林”,并不是因为一两次表现突出的事迹,而是入伍15年以来,兢兢业业、默默奉献,扎根平凡岗位上的无怨无悔付出。在祖国北疆最冷的地方工作,他说,“部队给提供的装备都很齐全”,所以“不苦”;去高原驻训,海拔高会产生高原反应,他说,这是“工作需要”、“过段时间就适应了”,所以“不苦”;在雷达操纵员的岗位上工作15年,执勤时久坐、不能离开岗位、眼睛要紧盯屏幕、执勤零差错,需要毅力和自律才能坚持下来的事,郭平却说,这一切也“没什么”。雷达操纵员的业务能力靠经验累积,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甘愿平凡的精神,没有一个又一个郭平、一个又一个15年的坚守,保障祖国安全的“眼睛”就会失明。 助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