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国防行】以岛为家坚守海疆 “90后”官兵诠释新时代的“老海岛精神”
时间:2018-09-24 17:2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原标题:【网络媒体国防行】以岛为家坚守海疆“90后”官兵诠释新时代的“老海岛精神” 炮击演习现场摄影谢诗佳 国际在线消息 (记者谢诗佳):“冲啊……”伴随着一阵呼号声,12名战士快速进入阵地,搬运弹药、做好火炮射击准备。一群“90后”官兵正在山东胶东半岛外围的海岛上进行着一场军事演习。 建国初期,第一代守岛官兵踏上胶东半岛外围的海岛,执行驻防任务。他们艰苦创业,在无居民、无耕地、无淡水、无航班的“四无”岛上,建起了码头、坑道、营房、军哨等国防和生活设施完备的“战斗堡垒”。如今,艰苦创业的老一辈守岛官兵渐渐老去,一群“90后”官兵接过接力棒,在“四无”海岛安下了家,执行保家卫国的任务。9月21日,“网络媒体国防行”采访团来到岛上探访了他们的生活。 学习“老海岛精神”是海防官兵上岛后的第一课摄影谢诗佳 “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 “海岛为家、艰苦为荣、祖国为重、奉献为本”——这是老一辈守岛官兵耳熟能详的“海岛精神”。对于年轻一代的官兵们来说,“老海岛精神”似乎是一个遥远的概念。于是,连队规定,新兵登岛的第一天必须喝上一口先辈们创业时挖出的一口井里的“苦咸水”,到文化廊了解老兵当年建设海岛的故事。 海岛上随处可见老一代海岛官兵留下的足迹摄影谢诗佳 如今岛上终于打出了一口淡水井,无需再饮用当年的“苦涩水”。摄影谢诗佳 “前段时间我发现用水比较多,于是停水一个月,每天只允许他们用一盆水,这盆水必须从头用到脚,从早用到晚,让他们体会一下当年老兵艰苦的生活。”贾远方今年28岁,年纪轻轻,已经是岛上的海防连连长,管理着岛上的官兵,他们多是“90后”。 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岛上的日常训练丝毫不得松懈,练兵比武,打炮侦查,体能训练,熟练运用各种先进武器,训练生活十分艰辛。 最难熬的还是心理上的煎熬,与世隔绝的孤独感最难克服。陈奂廷今年20岁,去年12月入岛以来就再没出去过。海岛的对岸就是蓬莱,他还没看过,只是听过战友的描述,然后自己脑补一下。“我们是‘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岛上的星星还是很亮的。”陈奂廷笑着说,玩笑里却透着几分真实。 对于驻守海岛的士兵来说,与家人长期分离是另一种煎熬。采访期间,贾远方的妻子孙朋朋正好带着1岁多的女儿和婆婆来岛上探亲。贾远方两口子从高中就熟识,长期两地分居,一年只能见两三次面。女儿出生8个月后,贾远方才休假回家。 “回到家的那一瞬间,他们父女俩大眼瞪小眼,足足看了对方一分钟。”孙朋朋说,因为贾远方常年不在家,女儿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和爸爸亲近。当记者问她会不会埋怨丈夫时,孙朋朋的眼泪夺眶而出,“以前经常吵,但是现在不舍得吵了,因为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坐在一旁的贾远方也忍不住哽咽。 连长贾远方与妻子和女儿,一家其乐融融。摄影高晓东 苦中不言苦练就过硬本领 身心的双重煎熬却没有动摇“90后”官兵们守岛卫国的信念。他们铭记前辈“苦中不言苦、苦中见精神、苦中有作为”的箴言,无论腊月寒冬,还是三伏盛夏,每天都刻苦训练,保持高度警惕,守卫着海岛的每一寸礁石,被称作是“海上钢钉连”。 训练和军演是“90后”海岛官兵的日常摄影谢诗佳 训练和军演是“90后”海岛官兵的日常摄影谢诗佳 训练和军演是“90后”海岛官兵的日常摄影谢诗佳 藏族小伙降初来自四川甘孜,今年22岁。刚到岛上时他不大会说普通话,汉字也不会写。“那个时候我的班长每天晚上都会抽出一个小时教我识字和发音,我就慢慢学会了。”降初口中的班长叫王帅,他当了降初3年的班长。 (责任编辑:admin) |